天平镇场镇一角。
镇领导班子成员在研究规划场镇建设。
副镇长杨军(左)了解柑橘产业。
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公路建设。
养鸡大户正在清洗饮水器。
广安市岳池县天平镇是一个偏远乡镇,新一届镇党委、政府按照“富民、惠民、助民、乐民”的为民服务宗旨,抓产业,夯基础,解民忧,转作风,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李坤明 冯晓刚
发展产业富民
“今年已销售公鸡3万多只,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11月9日,在天平镇胜利村,养鸡大户杨刘满脸笑容,话语中流露出一种幸福。
今年30岁的杨刘已有11年养鸡经历,他先在温州帮人养鸡学技术,2008年回乡创业,发展养鸡事业,6年来,出栏公鸡30多万只,利润达50多万元。
“像杨刘这样的产业大户在天平镇还有很多。”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杨军介绍说,养鸡大户毛伍军年出栏跑山鸡10万只以上,柑橘大户魏明元年产广柑可达40万斤,中药材业主蒋达华种植中药材近1000亩,加上水稻、西瓜、蔬菜种植大户,龙虾、生猪、山羊养殖大户等,全镇种养大户在50户以上。
业主的带动,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镇罗家坝村在村支书唐宇的带领下,从发展经济林和养殖业入手,全村500多亩巨桉已成林,亩平年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村民养殖能繁母猪130多头,年出栏肥猪1500头。该村仅经济林和养殖业,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如今,该村村民年纯收入在万元以上。
据统计,今年该镇种植优质水稻6000多亩、金线莲等中药材2000亩,建苗木基地200亩,新栽花椒3000亩;出栏生猪29000头、山羊5800只,出栏鸡、鸭等小家禽16万只。一个个产业,一条条路子,让天平百姓日子越来越富,收入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3.3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8900元。
统筹城乡惠民
“打造精品场镇,传承红色文化,让天平成为宜居宜业的场镇。”镇党委书记文强说,如今,党委、政府抓住县上建设特色集镇的机遇,正在对场镇建设进行新的规划设计,将围绕“打造精品场镇”的建设目标,完善场镇基础设施,拓展场镇服务功能,提升人居环境,重点对新街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对护城河取污、筑坎,建环河路、栽环河柳、修环河亭。同时,加大场镇雨污管网、污水处理站、供水站、天然气、农贸市场、幼儿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国土、水利、农业、交通等项目资金加大农村通村水泥路、碎石路、便民路、山坪塘、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减少百姓出行之难、饮水之难。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我们投入不少,近年投入资金上千万元。”镇长江显杰说,目前,天平镇场镇硬化街道3200米,安装路灯120个,栽植绿化树510余株,建商品房65000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水泥路、碎石路52公里;新(改)建山坪塘13口、蓄水池15个。
优化队伍助民
“现在天平镇的干部作风实了,他们心中有咱老百姓的冷暖。”罗家坝村柑橘大户魏明元说,今年7月的连续干旱,给他的柑橘带来了致命的灾害,镇党委、政府及时帮助他解决抗旱困难,送去抗旱资金,还联系县果树站为他送去血橙苗1000多株。
“幸好有镇上干部的帮助,我才住进了新房。”回龙村困难群众杨顺月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镇上干部走基层、摸实情,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为民解忧,造福百姓。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于干部作风建设,通过开展活动,对我们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作风来一次大检修、大扫除。”镇党委副书记廖敏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镇上以强班子、强素质为着力点,扎实抓好党委班子建设,不断增强镇村干部素质,激发了全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党委班子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委议事制、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等制度,每周一次思想碰头会,每月一次工作交流会,每季度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从而增强了班子团结和互信,提高了班子成员靠前指挥的能力。在活动整改提高环节,镇党委根据群众意见,按照“准”、“狠”、“韧”的标准抓整改,列出整改清单,建立检查评估标准和监督问责的机制,出台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职能部门办公设备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狠抓干部作风的转变。大家通过交心谈心,切实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敢于揭短亮丑,敢于直面缺点,真正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整改的方向和重点。如今,干部作风更实了,服务百姓更优了,群众有难事跑得更快了,全镇上下心贴一处,共谋发展。今年被省委表彰为“四川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罗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唐宇,利用自己积攒的人脉,自费1万余元,到广安、南充、成都、重庆等地拜会在外地工作、经商的乡友,寻求他们对家乡的支持,从乡友处获捐款50多万元,组织维修村级公路3公里,翻修油路1.35公里,新修公路2公里、便民路2.5公里,新建4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地。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镇镇村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68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34个。
构建和谐乐民
上学不再难,就医不再贵,村村通广播,农家有书屋。如今,天平镇教育、卫生、农村文化等社会事业迈出了新台阶,出现了的可喜局面。在教育方面,为镇辖学校改建了厕所,安装了闭路电视,配置了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器材等现代化教学场所和设备,各学校教职员工紧紧围绕 “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强化了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同时,镇党委、政府大力救助贫困学生,共资助贫困学生、残疾儿童400余人次,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达30000余元,确保了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校园学习知识,获得关爱。在卫生方面,完成了镇卫生院危改工程,医院配备了X光、B超、胃镜等医疗设备,镇卫生院实现了医院人员管理、技术服务、经济效益的更新和提升,使群众看病不再难,住院不再贵。全镇各行政村配备了乡村医生,新农合保险参合率达95%以上。在文体方面,全镇建起35个村级广播室,村村开通了广播。特别是曲艺队伍,引领大家参与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文化曲艺工作获得了县委表彰。在敬老院建设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财政、民政等部门,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敬老院环境,配齐了冰箱、电视,完善了文化娱乐室、卫生室、浴池、健身活动场所,统一配备了床铺、桌椅、被褥以及消毒设施、餐桌;同时,公开招聘了管理服务人员,加强了日常管理,保障供养老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今,该镇百姓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新闻推荐
12月18日,岳池县石垭镇梨子园农民新村人工湿地,一株株水生植物让新村别具风味,显得更加美丽。据该县环保局干部秦光祥介绍,在农民新村建设人工湿地,是该县开展“洁净水”行动的一种创新举措。今年9月,...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