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的新村污水处理站。
产业大道打通致富路。
现代化的蔬菜产业基地。
产业基地耕种忙。
加紧完善基础设施。
土地调型后的产业基地。
□屈莉蒋金梅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文/图
石垭镇张口楼新村。
设施配套的产业基地。
葡萄园、血橙基地、柠檬基地、珍惜苗木基地、紫山药基地……4月27日,记者沿着岳池县崭新宽阔的“111”工程产业大道前行,一个个特色产业园映入眼帘,一股股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
“这两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路通了,房子修好了,产业也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了。”石垭镇张口楼村的李高平感慨地说,以前张口楼村连“一寸”公路都没有,如今公路四通八达,产业大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生活便捷,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
这是岳池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标准实施“111”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岳池县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建设理念,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畜禽等主导产业,同步发展优质干果、中药材、优质水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农民新村建设,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战略基地保障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深化提升县)、全省森林食品基地,连续五年获得省政府粮食“丰收杯”奖。
最近几天,位于“111”工程区域的石垭镇紫山药基地很忙碌。“除草、安置杀虫板等,每天都有近百个工人在田间作业。”该基地负责人郑荣明一边指导技术,一边向记者介绍,去年基地的3000亩紫山药为他带来了1500万元的纯收入。
郑荣明说,不同于传统的山药品种,紫山药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所含的花青素、硒元素远高于普通白山药。同时,岳池气候温润,土层较厚,特别适合紫山药的种植。
郑荣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科学种植,紫山药的亩产可达2000公斤,按照目前每公斤10元的收购价格,1亩紫山药产值达1万元没有任何问题。
产业发展了,不但种植业主获得了收益,农户也能在家门口挣钱。
“周边农户除了到基地务工获得劳务报酬外,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拓展核心基地,辐射带动农户种植,并回收农户的产品,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郑荣明说。
2014年6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111”工程,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宏伟目标后,岳池县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依托全市总体规划,科学谋划“111”工程建设宏伟蓝图。
岳池县委县政府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涉及乡镇实地踏勘规划,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勾绘“111”工程建设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基地。为加快推进“111”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会议纪要、下发相关文件,并将其纳入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考核内容。
“正是‘111’工程的快速推进,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在石垭镇周锣铺村的柠檬基地,记者看到30多名妇女、老人正忙着挖坑、栽树、浇水、覆盖薄膜。业主超奇果业基地负责人王勇在地里一边指导工人栽植树苗,一边告诉记者。
据王勇介绍,从去年9月至今,他的柠檬基地面积已发展到3200亩,涉及石垭镇的丁家、周锣铺、大邑山等村,目前还在不断扩大基地面积。
“我们规划一期将打造5000亩优质柠檬基地,再逐步发展到5万亩。同时,百果园、柠檬母本园、万米葡萄观光长廊、水库垂钓等乡村旅游项目同步推进,到2015年底将初步形成接待能力。”王勇说。
“计划投入资金4.2亿元,用两年时间打造岳武广产业带,建设50平方公里现代都市农业园区,重点实施好‘135’工程,1即10万亩优质稻基地,3即3万亩精品设施瓜菜基地,5即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实现产业基地无缝衔接”岳池县农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2015年3月,该县已建成产业大道30公里,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沟、池、路、凼、渠等基础设施已基本成型。精心打造了以朝阳—九龙—石垭公路沿线粮经复核基地为核心的“千万工程”示范园,以九龙、朝阳、乔家为核心
的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以石垭玉屏湖景区,乔家乡约园为引领的乡村旅游示范园,形成了“一线三园”的“111”工程发展格局。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幼儿园、副食店、农村医务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4月20日,记者走进石垭镇玉屏湖新村,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房屋沿街排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连户,一个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村呈现在眼前。
据了解,玉屏湖幸福美丽新村占地60.68亩,房屋采用了“双保温”+“双隔层”墙体保温节能技术,可保证室内冬暖夏凉。房屋还具有节能环保、隔声、防火、通风防潮、施工迅捷、经久耐用等特点,可抗9级地震,防12级台风。
走进新村居民徐开英家里,记者看到,明亮的客厅、整洁的厨房、温馨的卧室,与城市生活没什么区别。“开了个副食品小卖部生意还不错,闲暇时,还可以在屋前空地种植时令蔬菜。”随着玉屏湖景区日益增多的游客,徐开英又有了自己的新打算:把小生意慢慢做大,等时机成熟后,就开家庭客栈、农家乐,吃“旅游饭”,过新生活。
据了解,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岳池县坚持改建、保护和新建并重,注重传承农耕文化,保护田园风光,围绕产业合理布局幸福美丽新村。重点打造玉屏湖、张口楼、周锣铺幸福美丽新村,并配套建设文体广场,生态停车场、亲水池塘等公共设施,开垦“微田园”栽果种菜,形成了“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新村既有田园农家之风,亦具城市之韵,实现了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
新村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岳池县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强、配优、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实施贫困党员和低学历党员帮扶计划,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办事服务能力。扎实开展依法治村、民主管村,引导村民自主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我县把新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相结合,统筹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今年计划新(改扩)建农民新村111个,其中改扩建104个,新建新村7个,打造新农村综
合体1个。围绕新村配套发展乡村旅游、紫山药、柑桔等朝阳产业,构建产村相融新面貌,积极开展“洁净水”行动,新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岳池县农工委负责人介绍道。
全面改革增强持续发展活力
4月23日,乔家镇董家村,岳池县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俞文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在基地里给西瓜苗人工授粉。
“加入联合社后,种瓜的成本降低了不少。”俞文斌告诉记者,以前单独从厂家买化肥,一次最多几十吨,单子小,议价空间有限,现在联合社出面,一次购进几百吨,农资产品平均比以前便宜了20%左右,“仅化肥这一项,一年就能节省好几千元。”
“联合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岳池县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周文利介绍说,统分结合即联合社主要负责产前、产后服务,各成员社则负责具体的生产环节。生产前,由联合社统一租赁土地、承接订单、物资供应;生产中,统一提供技术、机械、产品安全、“两新”
示范和代贮代销服务;各成员社所产农产品由联合社按订单收购,“统一品牌、统一编码、统一标准”包装后再统一销售。各成员社从联合社租赁土地,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分社规范化生产,上交完订单后剩余产品再分点销售,避免了吃“大锅饭”。
改革创新带来的是合作社成员和流转土地农户的增产增收。数据显示,三安联合社实施“一统一分、一纵一横、一分一返”经营机制,各成员户年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高出普通农户2400元。
推进农村经营机制改革,是岳池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经验。据介绍,今年,该县将组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管委会,以“111”工程区域和广岳大道沿线为重点,覆盖乔家、朝阳、九龙、石垭、大石等5个乡镇,面积约5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广岳大道沿线20个村。目前,该县现代农业园区已引进各类新型农业主体300余户,流转土地面积17万亩,实现产业基地无缝衔接。
同时,岳池还建立了县、乡(镇)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引导农民将土地有序流转给村集体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该县规范流转土地29万亩(流转率达40%),成功引进广州绿琪农业、重庆超奇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41个,培育三安联合社、阖家欢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6户。
此外,还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去年以来,该县“三农”信贷投入达5.8亿元,同比增长16%。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健全完善乡村农业信息、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网络,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闻推荐
href="https://www.yybnet.net/guangan/yuechi/201505/5154146.html">县城管局规范户外管理
助力“两城同创”
本报讯(吴红梅唐国俊岳池记者站肖勇罗武林)为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的设置,有效确保户外广告的设置要求符合城市的整体格局,提升城市品位,连日来,县城管局多措并举做好户外广告的规范管理工作,助力“两城同...
href="https://www.yybnet.net/guangan/yuechi/"target="_blank">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