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像一条彩带,盘绕在大云山腰。唐茜 摄
保存完好的大云寨东门。
蜜桃挂满树枝。
紧贴寨沿进寨的路。
大云山生态旅游区正在打造。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想品尝又脆又甜的新鲜蜜桃吗?请到大云山来。想体验新的乡村旅游,也请到大云山来。
5月19日,正值中国旅游日,记者下基层来到广安区龙安乡的大云山,采访这里的山寨旅游。然而,一进入寨内,成片成片的蜜桃林映入眼帘,树上那一个个成熟泛红的蜜桃逗得记者直流口水。
吃这蜜桃自然是免不了的,但这次山寨游,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又何止这个?一览众山小的清新与静雅,淳朴善良而又热情好客的寨民,历史悠远的古寨遗韵和神奇惊悚的故事……这一切都让人难以忘记。
坐在光鲜的石梁子上,俯瞰寨下山川,吹着凉风,咬口脆香的蜜桃,感觉好爽。
大云山位于龙安乡勇敢村,与岳池县石垭镇大邑山村接壤。这里犹如世外桃源,山上山下,布满绿荫,一条黑化的柏油路直通山顶,道路两旁则是成片的柚园。随车爬坡向山寨进发,窗外的视野越来越宽阔,心儿也逐渐像是在飞。
进入寨内,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这山上的空气特别清新。回首车来的方向,一匹匹山岭全在脚下,行人如蚁,放眼望去,有一种八方来拜的感觉。
这座山寨可不小。住在寨内的村支书程文元说,寨上就是一个村民小组,至今仍住有19户人家,寨上面积总共约300亩,除去石梁子和林地,人均耕地竟达2亩,“前些年,我家一年要产8000多斤稻谷、9000多斤苞谷,要喂20多头肥猪,近10头耕牛和五、六十只羊子,从不买饲料,一年纯收入6万多元。”
但寨上更多的农户并未像程文元这样选择留守,而是外出打工了。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土地撂荒日趋严重,加之广安区现代农业的规划布局,乡党委政府于2012年引来农业业主,将寨上寨下的土地统统租赁了下来,租期30年,全部发展果园:寨上为早熟蜜桃,寨下则为龙安柚和翠冠梨。
而今,寨上的蜜桃全都进入初产期,当下即将成熟,时常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在程文元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一片桃林漫步,树枝上一个个蜜桃如鹅蛋大小,不少蜜桃已经泛红,看着看着,嘴里不禁唾液充盈。程文元似乎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赓即从树上摘下几个满红的。
桃林旁边恰有一片光鲜的石梁子,石梁子前面则是悬崖。我们索性来到石梁子,一屁股坐了下来,将桃子摊在地上,顺手拈上一个,根本没想要把它洗一洗,直接将其表皮的绒毛抹去后,便大口咬了起来。
我们虽选的是全红的桃子,但它却不像其他品种那样柔软,依然坚硬着。用口一咬,挺脆的,再一嚼,呵,甜度不错。
俯瞰寨下,视野开阔得很,能望到很远很远如环状的天地交接处,真可谓视野无限、千里送绿。一丝丝凉风徐徐拂在脸上,我们一边惬意地咬着蜜桃,一边随意地聊着寨上的事……
此时的感觉,一个字:爽!
悠长的石板路,穿过古老寨门,竟是旧时人们密集过往的大道。这里的故事,神奇惊悚。
尝着蜜桃,谈着产业,渐渐地,我们把话题转移到了山寨的过去。
“寨子虽大,但总共只有东、西、南、北4道门,现在只有东门还保存完好,其他寨门都毁了,乡上也正准备恢复。”程文元说完,便立起身来,要带记者去看东门,“走嘛,东门那边看起还可以哦!”
沿着寨梁子,我们一路步行,五、六分钟后,一条蜿蜒的石阶路出现在我们面前。
“东门就在下面点。”顺着石阶下行,来到寨沿拐弯处,便是东门。完好的门墙石、石拱,几无损毁,当年的威武之姿一点不减。石拱中间的条石上,刻着一列字,是寨门的落成时间。除最前面的“咸丰”二字明显外,其他几字因表层些许脱落,稍有模糊,但仍隐约可见“三年五月十二日”等字样。
再看东门的朝向,记者不禁佩服起前人的细虑来:东门所朝的方向,正对着山寨外沿的一个弧形山湾。也就是说,站在山寨外面的任何一个方向,你是发现不了东门的!由此可见,当年,人们修建寨门时,是充分考虑了外敌入侵这一因素的——应该说,每一个寨门都修得相当隐蔽。
程文元说,以前,连接大云山东门的石板路是一条大道,即岳池县东北地区群众前往广安城区的必经之路。若从岳池方向过来,则是从西门入,从东门出,再前往广安城。
他还说,大云山最早应叫大营山,他儿时听以前的老人说过,相传三国时期,姜维还在这里扎过营,“所以大营山就是这么来的。而在与大云山相邻的岳池县境内,还有姜山寺、造甲垭等地名,传说都与姜维有关。”
偌大一个山寨,寨内定有寺庙。对此,程文元说,听以前的老人说过,是有一个寺庙,但具体在哪个位置,他也不知道,“不过,寨内还有一个老院子,还能看到一部分。”于是,我们又前往老院子。
老院子在程文元家的外面仅几十米处,从现有的几座破烂瓦房,依稀可看出老院子当年的轮廓。现年71岁的成万友依然在瓦房里居住,他说,老院子坐南朝北,前后三重房子,一共三个天井,“前面一个大天井,后面两个小天井。”房屋最早的主人叫马翘,活了90多岁,妻子活了100多岁,但他们无后人,到晚年时,这房屋便被一个恶霸地主霸占了,老两口则被赶到远处的茅棚里去住了,“我家祖上则是1937年从地主手里买下了几间,然后就住在这里。”
“马翘这个人以前凶得很,他会法术,老远就晓得。”成万友补充说,传说马翘看了一本叫《上下册》的天书,若是附近哪家推豆腐,那顿饭若没请他吃豆腐,那一家的豆腐无论怎么煮都煮不熟,“听说看了《上下册》的人,就要绝后。”
一讲到神奇处,程文元也来劲了,“我家地坝下面有座坟,它是横起埋的,若是哪个人前一天用东西去敲了一下那坟,第二天一大早,你就会看到一路血迹从坟边一直连到他家的堂门口。”程文元还斩钉截铁地说:“我是真的试了的,的确如此。你若不信,今晚就在这儿歇,你用锄头去敲一下,看是不是这样的。”记者竟听得毛骨悚然,虽说不信,但终究没有敢试一试的胆量。
生态旅游区正在建设,寨内农家乐生意红火,乡村酒店已纳入建设规划,前景可喜。
老院子的地坝里,整齐地堆码着从旧房里拆出的木柱、木梁。程文元说,这些东西还用得着,“根据上面的规划,老院子将改造为乡村酒店,到时修旧如旧。”
就在老院子侧边的公路边,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是大云山生态旅游区导游图。图中,大云山的中心部分是农家乐、景观水池、停车场等,山寨周围则是桃园和观景台。
公路上,堆放着不少条石,一些工人正在施工。程文元介绍,自去年6月以来,市上大力实施“111工程”,大云山就在“111工程”中的“一个大环线”(环绕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的产业发展带)上。不到一年时间,大云山及周边的公路都已建好并黑化,山寨里其他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这些条石是修寨门和寨墙的,寨上除东门保存完好外,其他几道门都被毁了,现在都要重新恢复起来,把大云山打造成像原来的古寨子一样,让游客觉得更好耍一些。”
绕过老院子,前方一块大广告牌格外显眼:程七娃土灶台。上面还详注有“柴火土鸡”、“水煮羊肉”、“腊肉排骨”、“农家土菜”等特色经营。
程七娃就是程文元本人,近些年,他在寨内养牛、养羊和土鸡、土鸭,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自从大云山打通公路后,他又在寨内开起了农家乐,生意红火,“到了周末,来农家乐吃饭的游客经常是满的,来迟了就没位置了。我们这儿的菜,不论荤素,都是本地出产的,是真正的农家菜,而且还有专业的厨师。前几个月,省上有领导来到大云山调研,还品尝了我们的农家菜,感觉很满意。”
“现在的大云山,那硬是一天比一天漂亮,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幸福。”程文元说,大云山实施旅游开发后,业主在寨内不断加强绿化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山寨变得越来美丽了,寨里的人们通过就近打工,一年可以增加四、五千元收入。而且,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村民的土鸡、土鸭和其他农产品也特别好卖,价格比市场上的还高。
“将来的大云山,定会更好!”程文元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链接】
历史上的大云山,的确扎过营
□本报记者 胡佐斌
大云山是否藏着三国文化,姜维是否在此扎营,这一切都无证查考,也缺乏具体传说。但历史上的大云山的确扎过营,地方史料有记载,不过,这已是发生在清朝的事情了。
成书于清宣统年间的《广安州新志》如此记载:“大云寨,州北,上有寺,一曰大营寨,旧传教匪王三槐于此驻营。”
关于王三槐,记者查阅清光绪《广安州志》获悉,清嘉庆年间,白莲教组织在四川各地横行,其中渠江沿线的教匪以青、蓝、黄、白等为旗号,四处冲闯,“无异闯(李自成)献(张献忠)二贼”,所到之处,“杀掠无遗”,以至“千里无烟,虎入城”。
广安也遭遇多派教匪反复焚掠,死伤无数。其中,白号王三槐袭扰广安始于嘉庆二年十月。当月,王三槐焚烧渠县静边寺,劫官粮,散窜广安附近地方,举人胡元智率众勇前往堵御,贼匪抄小道进入胡元智家中,杀其全家七口。十一月初五,王三槐率众匪攻入广安,掠黑溪沱,初六渡三溪河,刚渡至河中时,被当地乡民与附近团练联合攻击,“杀贼五名,落水者无数,贼窜石笋河、恒升场、肖家溪一带”。
嘉庆三年八月,驻扎于安乐坪的王三槐被南充知县刘清诱捕,后被解入京,次年被杀。
王三槐具体是什么时候驻营于大云山,《广安州志》未作说明,但至少,大云山可作为“白莲教起义”这段特殊历史的见证。
新闻推荐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记者李倩)6月28日,本报《李晓燕:一滴水中的太阳》一文对“最美建设者”岳池县响水滩水库管理所副所长李晓燕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后,在岳池水务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