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甘丹丹
“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这是120急救工作始终坚持的服务宗旨。近年来,广安市医疗部门不断更新服务观念,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大力提升医疗应急水平。
“120指挥调度中心按照病人‘就近、就急、就医院能力、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对急救站进行科学指挥,合理调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全市急救资源。”近日,市人民医院120指挥调度中心副主任钟良琴介绍说,广安市120院前急救指挥系统于去年10月27日实行全市统一调度以来,120急救网络医院由以前的5家增加到48家,用于院前急救的救护车由以前的30辆增加到86辆,基本实现了城区平均急救反应间期10-15分钟,城市郊区、农村平均急救反应间期15-20分钟。
人性化服务:满足患者需要
“我们的院前急救工作比以往更人性化,患者希望在哪个医院就医,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救护车就会将其送往哪个医院。”钟良琴说。
今年5月23日下午2时51分,市120指挥调度中心接到报警:“在市体育馆到协兴方向有一心里不适的病人需要救护车。”调度员询问清楚情况后,立即派广安市人民医院120救护车前往现场救治。
当医务人员到达现场了解患者因晕车致头晕、呕吐、面色苍白等,在采取救治措施后,欲将其送至市人民医院治疗。这时,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说,如果现在将其送往市人民医院治疗,待其病情好转后,还需返回岳池,担心患者途中仍会出现晕车所致的各种症状,要求救护车将患者送往岳池县中医院治疗。
医务人员立即请示120指挥调度中心,该中心告知:现场救治病人,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兼顾患者及家属意愿。随后,医务人员将患者送往岳池县中医院治疗。
全市120指挥调度系统于去年10月实行全市统一运行后,院前急救工作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进行调度,打破了以前上级医院不往下级医院转送病人的历史,体现了医务工作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要。
“绿色通道”:救治“三无”病人
今年5月26日下午,市120指挥调度中心接到报警:“武胜县飞龙镇中心卫生院附近有一个精神疾患的外伤患者,请求救助。”
接警后,该中心通过网络,指派武胜县中医院出诊。该院值班医生李东临、护士陈宇立即出诊,于当天下午5时16分到达现场,看见一中年女性侧卧在路边,形体消瘦,眼神呆滞。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其左上臂、左胸廓皮肤烧烫严重。
“大家都喊她‘严疯儿\’,一直患有精神疾病,居无定所,常年在街头流浪乞讨。”当地一位村民在一旁介绍说。
医护人员现场为其包扎创口后,抬上救护车送至武胜县中医院治疗。该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并启动“三无”病人救助机制,将患者安排至外二科住院治疗。
经过医护人员细心照料,这位患者的伤口很快愈合,精神状态也有了好转。直到6月3日,患者的子女闻讯赶到医院,将母亲接回家。
有效调度:半年救治病人1.3万余人
“这与我2012年到广安看到的医疗指挥调度系统有着天壤之别,现在广安的医疗硬件、软件、设施设备发展得非常好。”6月12日,省爱卫办专家对市人民医院120指挥调度系统进行检查时,对广安市医疗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铃响三声,必须接警。这是对120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钟良琴说,市120指挥调度中心接警后,直接通知当地120分中心,由分中心指挥调度急救网络医院出诊。广安市新投入使用的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有线、无线通信、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压缩传输等技术运用于平台终端,构建而成的功能丰富、调度快捷、数据全面的信息应用平台。
今年1—6月,全市共受理120电话报警97080次,有效调度14302次,派出救护车13526次,救治病人13410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救援25起,全市未发生1例院前急救投诉事件,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急救半径、出车速度、平均到达时间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诗成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日前,岳池县政协召开会议,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专题协商。委员们在听取县食安委对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和县政协专题调研组的调研情况通报后,围绕食品安全的宣传...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