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记者站 肖勇 罗武林 本报记者 胡青青 胡世平
9月1日早上9点,岳池县苟角镇小麦山村村民曾玉碧打扫完院坝,将垃圾按塑料、厨余及普通垃圾分类后,倾倒在离家5米外的垃圾定点收集池中。“以前都是堆在房前屋后,现在基本分类后再倒进垃圾池,每天有人来清运,既方便又整洁。”
如今,在岳池的广大农村,过去“脏乱差”的农家院落已难觅踪迹,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幅洁美的乡村新画卷,村民们不仅自觉打扫卫生,还改变了过去乱丢乱扔的陋习。
“巨变”的背后,源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今年3月,岳池打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环境得改善,农民得实惠,经济得发展,大家都说好。
垃圾池建到农家院落旁
岳池,农业大县,85%的人口在农村,50%以上的生活垃圾产生在农村,但九成以上的行政村没有保洁人员和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出现许多“空白点”。
以顾县镇为例,该镇34个村日均产生生活垃圾6.13吨,仅有主公路沿线的几个村有保洁员和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日清运垃圾仅两吨,大部分垃圾就近简单填埋或焚烧。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大河小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维持难,群众有怨言。
有“空”就填空,有“难”就解难。今年3月,岳池吹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号角———通过治理,确保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全县100%的行政村,让农村更加洁美。
一切为了群众更方便。每个院落(散居3—5户)设置1个垃圾定点收集池,每1—3个村民小组联建1个垃圾分类减量池,每个村设置1个再生资源回收点。
一切为了农村更洁美。每个乡镇各建1个垃圾中转站和再生资源回收站,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由乡镇统一转运至广安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人、财、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瓶颈待破解。岳池上下齐动,多渠道筹集,多层次分担。
每个村民小组选聘1名保洁人员,每个村选聘两名垃圾转运人员;每个乡镇配备或定点租用1—2台垃圾运输车,每个村自备1—2辆转运三轮车。
建立“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长效机制——各乡镇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其维护修缮经费,引导村民和村集体承担一定的运行经费;县财政对治理工作实行补助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截至目前,该县已投入治理资金4000余万元,建设垃圾定点收集池1.4万个、垃圾分类减量池1411个、垃圾中转站63个、垃圾处理厂1座、再生资源回收点709个,配保洁人员6034名、转运人员1743名,配置垃圾运输车61辆、转运三轮车770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全县100%的行政村。
如今,只要到镇上赶集,顾县镇朝阳村村民杨序君都要将自家的生活垃圾打包,顺路放到院落旁的垃圾分类减量池里。“垃圾池建到自家院落旁,谁还好意思再乱扔乱倒。”
无害化处理成为一条刚性要求
9月1日早上7点不到,顾县镇傅家坳村垃圾转运员杨武全就骑着转运三轮车出门了。虽然起得早,但杨武全的工作并不辛苦:将各个院落垃圾定点收集池里的垃圾转运到村垃圾分类减量池进行分类,当镇上的垃圾运输车把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拉走后,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7点半,杨武全将第一车垃圾转运到村垃圾分类减量池。菜叶等有机垃圾挖坑就近填埋;砖瓦、石料等建筑垃圾就近铺路;废铁、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全部打包回收到村再生资源回收点;废旧电池、塑料袋等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进入全封闭的垃圾分类减量池……记者在现场看到,满满一车生活垃圾,10分钟不到就分类处理完毕。
如今在岳池,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已成为一条刚性要求。岳池县委书记郑鹏程介绍说,目的只要一个,杜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时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让农村更加洁美。(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张秋林记者张飞)10月12日,市委书记侯晓春在北京会见了北京赛林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军一行,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侯晓春表示,邓小平家乡正成为西部投资兴业的蓬勃...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