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青禾
抗日战争初期,重庆、成都先后发行过一份以宣传抗日为宗旨的《四川日报》,在巴蜀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该报的创办者,是岳池人毛畅熙和他的几位同乡好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当时在重庆工作的岳池人毛畅熙、陈远光、康玉洁、杜桴生、蒲建秋等人决定办一张报纸,提出“当此国难紧急之期,吾人为尽匹夫之责,实有发刊报纸,警醒国人共起救亡之必要。”经过反复协商取名为《四川日报》,推举毛畅熙任董事长,陈远光任社长兼总编辑,杜桴生、蒲健秋为编辑,康玉洁负责经营管理。
毛畅熙,1899年生,号盛华,岳池县杨柳乡人,四川法政学校毕业,曾在冯玉祥将军手下作过秘书,先后在川军杨森、李其相、罗泽州、刘湘等部供职。1933年任《民强日报》社长,后又为《济川公报》总编辑兼《民权日报》社长。
陈远光,岳池县资马乡人,1905年生,1919年考入成都四川省第一中学,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先后任《合作通讯社》记者、《民强日报》总编辑、《重庆晚报》主笔等。他还担任重庆市政府科员,不但在文化界有一批朋友,而且在军界有一定的关系,经济上也比较宽余。
康玉洁,1904年出生于岳池县城关镇一个书香之家,1925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所中学任教,次年回川,在重庆创办女子工艺速成学校。1935年8月任重庆市城南女工社社长,工薪颇丰。
杜桴生,原名杜懋昭,又名杜疑,1905年生于岳池大石乡一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湖北省立大学,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任国民党左派湖南区分部书记,兼《中国青年向导》、《武汉评论》的通讯工作。他在以后任中共岳池特支书记、丰都县委书记、宜昌四川中学校长时,积极撰稿宣传革命,后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蒲健秋,1905年出生于岳池县顾县双河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学攻读中文,先后在宜昌四川中学、重庆省立女职校任教。因写得一手好文章,被聘为《民强日报》、《权舆日报》主笔或编辑。
决定创办《四川日报》后,由毛畅熙、陈远光二人筹措了部分资金,利用蒲健秋在珠市街21号的两间小屋作为编辑和发行的地点。1936年8月7日,《四川日报》正式创刊,每日对开四版。内容新颖,针砭时弊,销路日渐扩大。后来报纸增到每日两大张,共八版。社址先后迁至肖家凉亭、居苍坪街及通运门外。1937年3月中旬,又迁成都华兴正街49号,社长陈远光于1938年随川军出川抗日作战地记者后,由其夫人康玉洁接任其工作。后由于经济困难,报纸共刊出710号,到1939年4月30日停办。
在将近三年时间的办报过程中,报纸突出宣传抗日,刊发了大量社论和短评,呼吁团结抗战,刊登了许多反映形势的消息,唤醒民众;大力宣传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方针及政策等;报道各界同仇敌忾一致救亡的情况。同时,还开辟了内容丰富的各种栏目,如《科学丛谈》、《体育与童年》、《政治与经济》、《青年文艺》等,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尤其是专为大众提供言论阵地的《一日一谈》、《生命线》广受赞誉。
《四川日报》是一张民营报纸,要使其办成一份宣传抗日的刊物,困难很多。为了办好报纸,采编人员虽无工薪,却很努力与负责。在重庆时,国民党对新闻审查很严,毛畅熙常为此与军政界人士周旋。社长陈远光,为了把报纸办活,自己去当战地记者,而把办报的具体事宜交妻子康玉洁承担。康玉洁挑起社长的重担,奔走于市第五小学和《四川日报》社之间,不但要解决具体事务,还要应付种种情况。主笔蒲健秋,为把报纸办得有特色受欢迎,煞费苦心,写了大量评论。中共成都市委成立后,任市委书记和省工委文委书记的杜桴生,仍把办好《四川日报》作为工作的重心,花了许多时间写短评、社论,使《四川日报》起了地下党的喉舌作用。
新闻推荐
邓小平胡伦杨森川军首次参加抗击日军的淞沪会战就声名大振。□侯立新林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全国各地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一大批优秀的广...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