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佐斌
芝阳寨,是岳池县伏龙乡的一个村名,村因寨而名。这个寨子第一次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不是记者来到这个村、这个寨,而是10月初在中和镇天全山寨采访的时候。
天全山寨与中和场镇仅隔一条渠江,渠江三面环绕天全山寨后再向下游而去。当时,记者在天全山寨向华蓥山方向望去,只见华蓥山与中和场镇之间有一道山脉,其主峰特别高突,与两侧山脉呈等腰之势,像是两侧山脉故意把这山峰托起一般。问山峰之名,村民脱口而出:芝阳寨。由此,记者深深地记下了这个名字。
记者之所以对芝阳寨这一名字能深刻记下,还有一个原因——清光绪版《岳池县志·古迹》有这样的记载:“芝阳城,县东南九十五里,即今河东灵芝街。”在“古迹”类中,除历史上作过县城的地方被纳入外,“芝阳城”则是唯一以城的名义被记入。至于该城始于何代何年,志书则未记载,这反让记者更觉得其历史的久远。而从县志所载方位和距离来看,无疑,志书所载“芝阳城”正是芝阳寨。
再从天全山寨村民脱口而出“芝阳寨”的名字,也足可看出“芝阳寨”在方圆数十里的影响力——天全山寨与芝阳寨距离数十里,且隔着渠江,天全山寨村民与芝阳寨一带的村民联系应该不会太紧密,相互走动的时间也应较少。
结合芝阳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周边的影响,以及“芝”与“资”同音,记者不禁想起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又一地域名称——资马乡。据清光绪版《岳池县志》和1911-1985年版《岳池县志》所载,清代至民国初年,岳池县分为一城三乡:“一城”,即县城;“三乡”则指东关乡、西关乡和资马乡。其中,资马乡在清光绪年间时辖10场,不仅岳池县境内渠江以东的所有场(包括今华蓥市的溪口、观音溪、高兴、阳和)全部纳入,还包括渠江以西的罗渡、赛龙以及今合川所属的肖家。
让记者心生疑问的是,时资马乡的乡政府驻地在哪里呢?志书和相关史料均未对此作出具体记载。但这也并非表示无解,我们或许可以从其相关记载来推测。
解放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基本没有摆脱数千年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是相当缓慢的。应该说,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情况下,在一、两百年内,地方行政中心的变化不会太大。纵观岳池县近百年来乡镇发展历史,其渠江以东地区一直以中和镇(旧称黎梓卫)为行政中心——从民国10年设区开始,至上世纪90年代撤乡并镇、取消区的建制,中和场镇一直是中和区公所所在地。由此判断,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资马乡,其乡政府驻地也应在中和场镇,即黎梓卫。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芝阳寨与黎梓卫的关系。尽管芝阳寨今属伏龙乡,但在撤乡并镇前属天宝乡,而在1951年天宝乡成立之前,芝阳寨则属黎梓卫场。也就是说,在解放前,芝阳寨一直是黎梓卫场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再想,芝阳寨在相当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又是一处颇具影响力的古城,由此,我们不得不这样推测:资马乡的设立,其名称的由来多少会受到芝阳寨的影响——“资”与“芝”同音,这是否就是一个证据呢?
至于“资马乡”的“马”,记者认为,这或许是指伏龙乡政府驻地走马岭。结合清光绪《岳池县志》和1911-1985年版《岳池县志》可知,走马岭最早也属黎梓卫场,到清末民初时,才始设走马岭场,民国10年改为走马乡,民国30年更名伏龙乡,乡名一直沿袭至今。
在清光绪《岳池县志》中,芝阳寨还与一位明代官员有关。其关于明代墓葬中,有这样一句:“湖广武冈州知州何贵墓,在治南灵芝街(芝阳城),离城九十五里。”由此,我们初步判断,何贵的故居应该就在芝阳城。而在明代,岳池能出知州这么大一个官员,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莫非是因为何贵,芝阳寨才始为城的呢?答案当然不敢肯定,记者也仅是猜测而已。说不定,它作为城的历史还要早得多。
10月21日,“两江行”采访组走进伏龙乡,当天中午恰在芝阳寨村一村民家吃午饭,记者对芝阳寨有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村民说,芝阳寨其实只是一个小寨子,占地面积仅约20亩,现在那里除了一座破庙外,已无其他民房,但以前有4条石板大道通寨子,每条大道则分别可通往中和、伏龙、高兴、临溪4个场镇。一个小小的山寨,其4条出寨大道各自连通一个场镇,这是不是芝阳寨在周边影响力较大的又一证据呢?
午后,记者原本想攀上芝阳寨,以期新的发现,但山寨不通公路,采访组又要忙于去另一个点位,为不耽误既定行程,记者只好遗憾作罢。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记者眼里,芝阳寨绝非一个普通小山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里,它应该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玲记者:作为县委书记,如何以上率下,推进专题教育扎实开展?郑鹏程:在这次专题教育中,领导干部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受教育者,我重点从三个方面抓实专题教育。一是作表率,学习贯彻不...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