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罗渡场外的渡江路

来源:广安日报 2015-12-11 21:16   https://www.yybnet.net/

烟雨朦胧中的罗渡大桥。

江对面连接车渡渡口的公路依然保存完好。

场镇外的月台渡口。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位于渠江江畔的岳池县罗渡镇,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11月4日,“两江行”采访组来到这里,记者在关注它悠远历史的同时,对场外渡江路的发展历程也表示了极大兴趣。

最早的渡口,或始于唐朝初年

罗渡镇,原名罗渡溪,在历史上,它曾经是一座县城。不过,这已是唐朝初年的事了。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武德二年(619),“分石镜之东北界”,于渠水索钺州设新明县。而《南充市建置沿革》则载:“新明县,县治在今岳池县罗渡镇。”

由上可知,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的第二年,便已控制了渠江索钺州(今合川钓鱼城一带)以上地区,并新成立了新明县,县治则选在今罗渡镇。但罗渡濒临渠江,位置较低,水灾频繁,于是在公元700年时,刺史张柬之便向朝廷请奏,将县城迁到了嘉陵江西岸。罗渡作为县城的历史,仅有81年。

罗渡,顾名思义,自然包含有渡口的意思,也是渠江沿线并不多见的将“渡”融于地名的古镇。至于其名是否始于唐朝初年,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县城濒临渠江,不可能与江对岸没有运输往来。因此,记者认为,从罗渡开始作为新明县县城起,县城外的过江渡口就应该有的了。

那么,最早的渡口在哪里呢?

在罗渡镇居民口中,至今仍有“老渡口”的称呼,但它却在场镇下游,与场镇还有着数百米的距离,尽管场镇边缘就是渠江。原来,在下游的重庆草街电站大坝建成而抬高渠江水面之前,罗渡场外的渠江岸边,是一片乱石滩,名为“富流滩”,其意为,渠江流到罗渡场段时,因遇到乱石滩,便分作了无数条支流。在这种条件下,渠江罗渡场镇段是不适合设渡过江的,便只能设在富流滩的下游。

由于出场镇、跨过一条溪河后,还要走几百米才能到达老渡口,故久而久之,在过溪河后,到达老渡口的这几百米中,又形成了一条街,名为“河街”,与场镇形成若即若离之势——像这种布局的古镇,恐怕只有罗渡镇才有了。

就在场镇边沿,多年前也曾设有一个码头,但它不是为过江所用,而是连接老渡口与场镇之间,以方便行人和运输。草街电站大坝建成之后,渠江罗渡场段的水面提升,淹没了原来的乱石滩,人们便可直接从场镇外乘船渡江了,沿用了1000多年的老渡口终究结束了它的光荣使命。

有了公路后,渡船载汽车过江

解放后,岳池县不少乡镇连接县城的公路相继启动建设。据《岳池县志》(1911-1985)记载,作为岳池县城连接华蓥山宝鼎的主道——岳(池)溪(口)公路则于1956年开始启动。

在华蓥成为独立建制之前,溪口一直属岳池所辖,宝鼎则为该县境内的佛教圣地,每年庙会,前往朝圣者骆驿不绝。1951年,华蓥煤矿在溪口开建,所产原煤除销往重庆外,也通过溪口到岳池的路线运往县城。1956年,由华蓥煤矿投资,岳池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华蓥、中和、罗渡三个区的民工修建罗渡至溪口段,次年3月竣工。与罗渡至溪口公路建设同时进行的,还有罗渡渠江车渡渡口,设有车渡船一艘。

1959年春,续修石垭至罗渡段,动用民工5000多人,边测量边施工,仅50余天便完成了施工任务。后经3个多月降坡砌坎、除险加固,将路基拓宽至7米,就正式通汽车了。当年,岳池县煤炭指挥部还在罗渡设立煤炭经营机构,组织运煤到各区、社。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车渡船在连接两岸汽车运输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没有车渡船,只能将原煤卸于船上,过江后再装上车,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不说,也比较费时。

车渡渡口的位置,还在罗渡老渡口下游,今罗渡水文站外。尽管现已废弃多年,但当年连接到渠江的公路依然保存完好,当年的车渡管理所遗址还在,一楼一底的办公木楼也保存完好,现已成为当地居民住房。

现年70岁的当地居民左良云介绍,最早的车渡船是一般木渡船,每次可渡两辆汽车,但船体本身没有动力,而是靠人工扯渡,即将绳子固定在两岸,由三、四名工人站在船舷上拉绳子,“这种办法有很大的缺陷,只能在枯水期使用,水一涨就只能停用,而且绳子也容易被上游冲下来的飘浮物冲断。有一次,正在拉渡时,上游的洪水来得太快,船被冲到下游两三里远,又才将船慢慢拉上来。扯渡扯了大概有两年,就改成机动船拖渡了,一次可运4辆汽车。”

罗渡大桥建成通车,车渡船停运

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车渡船淡出历史成为必然。1968年,罗渡渠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原来的罗渡车渡船渡口就自然停运了。

据《岳池县志》(1911-1985)记载,罗渡渠江大桥,建于县东南罗渡镇富流滩处,横跨渠江,是县境最大的公路石拱桥梁。该桥于1966年6月始建,1968年12月竣工,全长505.7米,桥面净宽9米,高32.4米。桥身设水照大孔11个,中间9个,跨径各为44米,大孔之间设复拱63个。桥梁全用条石装砌,用石料2.98万立方米,总投资328万元。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全中国正处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之中,国内经济不但没有前进,反倒呈现出后退之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在当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大型机械的条件下,岳池县还能建设这么一座工程巨大的跨江石拱桥,我们可以想象,这对当时岳池的决策者们来说,是多么大的考验,又需要多么长远的眼光。

从建桥的相关数据来看,如此宏巨的工程,全用条石装砌,却仅仅只用了两年半时间便大功告成,当时为修这座大桥,岳池县投入的财力不谓不丰,人力不谓不足,相关协调工作无不到位。更让当年的决策者、建设者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半个世纪里,中国经济迅猛腾飞,货车由当初的载重仅为一、两吨到现在的几十吨,但这座跨江石拱桥却依然还承载203省道跨越渠江不可替代的重任。

记者还发现,罗渡大桥也是广安市境内最早建成通车的跨江大桥。查阅《广安区志》可知,作为广安市第二座跨江大桥的广安渠江大桥于1978年才建成通车,比罗渡大桥晚了10年时间,而且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有意思的是,广安渠江大桥始建时间却比罗渡大桥要早,是1960年,但很快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工;1965年,工程复工,又因“文化大革命”中断;1976年6月再次开工,1978年2月建成通车。两相比较,我们也可看出,罗渡大桥当年在建设时,不仅是举全县之力,更是力排万难。

今年,罗渡镇境内又新建成了一条跨江公路桥,那就是巴南广高速公路罗渡渠江大桥,将在高速公路投入运行后正式通车。

新闻推荐

逝去的“网恋”

□蒲霉淡荻雅随着网络的发展,网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网恋失败的案例实在太多,不得不令人唏嘘。近日,岳池县人民法院就审结一起因网恋而引发的纠纷案件。深陷网恋轻率借款2015年2月20日,一位中年...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罗渡场外的渡江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