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军 岳池记者站 肖勇 本报记者 胡佐斌
个别“第一书记”未能按要求住在村上,存在对村上情况了解不深、不细的现象;个别村对于贫困户识别还不够精准,存在富人当选、穷人落选的现象……
连日来,岳池县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回头看”活动,扎实开展贫困户再复核工作,确保***工作真正“精准”。
看扶贫对象准不准 让“扶持谁”无争议
“姜书记,我以前被评为贫困户,怎么这次公示没有我?这是怎么回事?……”
“以前是有你,但是根据规定和档案核查,你家属于‘六不准\’范畴,因此不符合贫困户的相关要求,更何况你家享受了低保,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这是3月21日,大石乡漏山沟村村民尹某与该村“第一书记”姜慧的一番对话。经过姜慧的进一步解释,最终尹某笑容满面地离开了。
为避免扶贫工作出现“穷人落榜、富人戴帽”的现象,岳池县对五保户、低保户、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优先建档立卡,并按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健康不健康等方式对贫困对象进行核实,对原有数据系统里信息不真、已经达到小康水准的人员坚决取缔。同时,组织县公安、房管、财政、人社、车管、工商、残联、民政、住建等部门,核查申报的扶贫对象有无私家车或者营运小车、在场镇有无商品房、银行有无存款,认真审查贫困户申请、评议、公示、会议资料是否按要求进行等。扶贫申报对象中,凡国家公职人员及现任村干部、子女条件优越的,不敬老孝亲、有商品房或经营性门市的,从事经营性活动、有营运性车辆或小轿车、享受职工养老保险金或退休金、人均存款超过2800元的,一律不准评为贫困户。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了该县在“扶持谁”的问题上做到无争议。
看脱贫需求清不清 让“扶什么”不糊涂
因户施策,在深入分析每名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行个案帮扶,或养鸡、或养猪、或种药、或种菜,这些措施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鲜尝试,根据农民自己的意愿选择帮扶产业,通过***,实现脱贫致富。
如果说农户脱贫是“一户一策”,那么贫困村脱贫则是“一村一法”。天平镇莫家河村距场镇9公里,自然资源缺乏,土地贫瘠,交通条件滞后,该村1、2组不通公路,生产靠肩挑背磨,村民出行十分困难,长期制约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扶单位主动与该村村干部联系,制定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思路。帮扶单位筹集资金7万元,在该村1、2组推土公路两公里,不但有效解决了3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而且收割机也能进入村里200余亩的稻田进行机收,解决了生产问题。
“根据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实施差异化扶持,优化了扶贫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做到扶贫思路更加精准,贫困村、贫困户更易脱贫。”县扶贫移民办负责人说,“通过宣传各级***工作精神和支农、惠农政策,引导贫困户树立摆脱贫困的意识,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召开村民会,广泛征求村两委及群众意见,了解村民需求,准确定位‘扶什么\’,切实做到全面惠民。
看帮扶机制实不实 让“谁来扶”落到位
4月11日早上8点,乔家镇韩婆岭村“第一书记”肖平在该镇纪委办公室签到后,立即赶往村活动室签到,履行完两项程序后,他才开启新的一天工作。肖平告诉记者:“为加强第一书记管理,全县实行了《“第一书记”双签到制度》,即在乡(镇)、村工作日分别签到,并报组织部门备案。”
为切实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该县及时出台《岳池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4-2020)》、《岳池县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创新制定《岳池县关于开展“四千干部齐下乡、三万农户奔小康”活动的实施意见》《岳池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岳池县关于对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的通知》等文件。对各县级机关部门选派进村的“第一书记”上班期间不在下派村吃住的,一经查实,当年年度考核即评定不合格。同时,下派乡镇党委书记直接“下课”,并问责下派部门“一把手”。要求“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分清类别,因户施策,科学确定脱贫规划,在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助学助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资源精准落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头上。
“扶贫监督管理制度的细化建立,为扶贫工作各个环节所涉及的人、财、物系上了‘保险绳\’,防止了扶贫要素腐化变质,对有效推进扶贫工作提供了纪律保障。”该县纪委副书记陈安敏介绍说。
截至目前,全县先后评选“季度标兵”56人,在扶贫攻坚监督检查中,出督查通报4期,收集扶贫工作问题线索19条,发现整改问题200余个,查处扶贫开发等民生领域案件1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人。
看资金使用准不准 让“如何扶”说得清
花板乡狮子堡村“第一书记”雷棱从县水务局协调资金10万元修建山平塘3口,从省新闻出版总局协调价值6万元的书发放给学龄儿童。
普安镇新庙子村“第一书记”杨洋协调落实资金118.241万元,启动新修水泥路1.79公里,泥结碎石路1公里,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已完成银杏树栽植示范林200亩……
一项项工程不断实施,一个个脱贫规划逐步实现,选派的“第一书记”吃住在村,走访民情,了解民意,找项目,筹资金,为村上出劳出力,为群众想方设法,找准脱贫的路子,为基层组织选派后备干部,深得群众的信任与厚爱。
为让脱贫资金用到点子上,该县坚持聚焦建卡贫困户,坚持“五保、低保、重度残疾等特困户”全覆盖,全面梳理扶贫资金总盘子,坚持扶贫资金口径全包围,做到人、财、物到村到组到人头,精准施策,切实增强***、精准脱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全县已落实扶贫到户项目资金1200万元,帮助17113人脱贫,全县280个贫困村迈出了加速全面小康进程的有力步伐。
看脱贫成效真不真 让“真扶贫”硬得起
花板乡狮子堡村村民刘仙桃年老体迈,属于兜底贫困户,生活十分困难。在了解到她家的板栗卖不出去的情况后,“第一书记”雷棱便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按市场价代收,帮助她换一些柴米油盐钱。
“我们计划明年将村里的板栗、核桃等特产按市场价集中收购,然后联系农村淘宝店,让这些绿色食品走向城市,增加农民的收入。”针对销售难问题,雷棱早有打算。
“找准‘真贫\’仅是第一步,如何建立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真正让***扶到点上、扶到户上、扶到根上,如何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力量,靠谁去***,怎样实施好***,已成为岳池县必须抓好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岳池县县委书记郑鹏程坦言。
目前,该县“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已累计走访群众1369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77起;组织带领群众种植核桃、蔬菜4250余亩,养殖家禽13万只、生猪3万头、肉牛1840余头;协调村组解决维修水渠、修建公路等实事好事295件。
新闻推荐
□岳池记者站张秋林本报记者刘夏“哟,小蒋,又来‘淘宝\’哦。”4月9日上午10点,岳池县鱼峰乡村民蒋四良缓缓将车停在该乡的淘宝服务站门前,下车就遇到了乡邻李春香。“是嘛,现在村里有了‘淘宝站\’,买...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