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杨挹周,原名杨立
平,1919年生,山东省平度县蟠桃乡人,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月,杨挹周任西南服务团平北县工作队指导员,同年10月进军大西南,步行几千里,于12月底到达四川省广安县。1952年—1977年,先后任中共广安县委副书记、岳池县委副书记、岳池县委书记、岳池县委第一书记、岳池县革委会副主任、岳池县革委会主任等职。1978年6月调任山东省多种经营办公室副主任。2012年4月28日在山东济南逝世。
在担任中共岳池县委书记期间,杨挹周一家5口人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低矮平房内。他历来反对公车私用,要求亲属不坐县委的公车,县委给他配备的吉普车,他也只在外出开会或下乡时才使用,平时在县城或近郊检查指导工作,他多数时间都是骑自行车出行。
1959年至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群众生活困难,饥荒、水肿病、妇女病等灾病蔓延。杨挹周带领县委一班人深入灾情最重的区社,组织群众生产自救,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共渡难关。1960年8月,他乘车路过白庙公社时,一名年少的水肿病人昏倒在路边,他立即要求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车将病人送至响水滩龙华山医院治疗,并让妻子代付了医疗费。当他得知该少年是名孤儿时,派人将其送到福利院,后来还供其上学,并叫县里给他安排了工作。杨挹周在岳池任职期间,带领群众大办农业、兴修水利。他在下乡检查农业生产时,经常带头下地干农活,亲自作示范。有好长一段时间,他甚至将办公室搬到郊区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带领群众兴修了大高滩水库、全民水库、响水滩水库、回龙水库等一大批中小型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使岳池成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
杨挹周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不徇私情。其妻弟在广安协兴农村,想到城里找工作,妻子刘仕珍对他说:“广安县委书记是你的老部下,给他打个电话,帮弟弟找个工作吧。”他却回答:“共产党的干部不能以权谋私,工作要靠自己找,我不能拿党性做交易。”因此,其妻弟一直在农村务农。刘仕珍于195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任县妇联主任。每次提薪,杨挹周都要求妻子让给其他同志。1971年,正值抽调干部带领民工修建襄渝铁路,杨挹周派妻子带女民兵连去大巴山第一线修铁路。当年,来岳池县招兵的部队军官是山东人,特意留个参军名额,叫杨挹周的儿子去参军,杨挹周婉言谢绝,他让儿子下乡当知青。儿子在农村表现很好,入了党,当上了团支书。1977年,花园公社有提干名额,他的儿子本可直接提干参工,但他毫不犹豫地让儿子去参加高考。
1978年6月,杨挹周调离岳池县时,他不准县委设宴送行,不收任何礼物,也不要群众送行,他悄悄地坐上县委的吉普车前往重庆火车站,带走的仅仅是自己的被褥和衣服,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本报记者武娟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米果岳池记者站许伟琳)今年以来,岳池县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作为农业源污染减排的重要切入点,按照总量控制要求,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该县全面摸排县域2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养殖企...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