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邻水县临时特支办公地旧址——邻水县立女子高等小学(现鼎屏小学)。(资料图片)
中共邻水县特支书记陈峻山画像。(资料图片)
中共岳池支部书记熊尧蓂。(资料图片)
□侯立新
今年是广安第一个地方党组织成立90周年。1926年3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受中共中央委托,代行四川区委(当时省级组织称区委)的领导职责,四川的革命运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广安地方党组织成立于1926年8月,这一时期,邻水和岳池分别建立了县级特支委员会和支部。此时全省仅有10个基层特支,均以县为中心分散建党,党的活动也以县为中心各自开展。中共广安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使广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之所以能在广安建立早、发展快,这不仅与广安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联系,而且与广安旅外进步青年学生迅速将先进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家乡的影响密切相关。
广安青年觉醒,纷纷走出家门寻求救国真理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安青年的觉醒,他们走出乡邑,到全国各大城市的知名学校求学深造,还有一部分选择远涉重洋,到国外去寻求救国真理。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浪潮遍及全国,不可避免地向广安这片封闭的土地袭来,一大批知识青年的思想开始萌动。1919年5月中旬,“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重庆,川东师范学校和各中学举行集会,成立“川东学生救国团”,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广安各县学校、商业协会纷纷响应,相继成立了学生爱国团(会)、广安商业爱国会,组织开展上街游行和罢课活动,积极投入反帝斗争的洪流。
5月底,广安县立中学召开会议,成立学生爱国分会,组织开展了上街游行和罢课活动,罢课局面一直持续到下学期开学。7月27日,广安商会成立广安商业爱国会,并于8月10日发表宣言,通电全国,声援“五四”运动。
在邻水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进步师生冯子意、余屏藩等人,在视学熊吉的支持下,组织宣传队到各高等小学和主要场镇宣讲“五四”精神,在广大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禾小学校董甘子春从报刊杂志上剪辑文章,编成《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给学校师生传阅。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新青年》《语丝》《新潮》等一些进步刊物在学校师生中广为流传。
在岳池县,县城各阶层和县高等小学、第二模范小学的师生们举行集会、游行、讲演等活动,爱国热情十分高涨。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安知识青年的觉醒,“五四”运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安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广安各地的进步青年大多走出乡邑,到全国各大城市的知名学校求学深造。这一时期,广安在京、沪、汉、蓉等地学生有数百人之多,这批青年受先进文化熏陶,经过各种思潮碰撞,其中一部分人后来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走上自觉的革命道路,投身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之中。
还有一部分进步青年选择远涉重洋,到国外去寻求救国真理。1920年8月27日,邓小平等83名学生登上邮轮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邓小平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了由周恩来和其他中国青年创建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编印进步刊物《赤光》。与邓小平一道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胡伦、邓绍圣等人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熊吉办新学和“五四”爱国民主思想的影响下,邻水知识青年眼界大开,纷纷出外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0年,熊泽湘、甘壁人、周承镐等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熊泽湘与同乡甘壁人(后留学比利时)经刘伯坚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1919年7月,尹懋昭(武胜人)与陈毅等从上海去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和抗议北洋军阀政府与法国政府秘密签订协定的斗争,激怒了中法两国当局,陈毅、尹懋昭等104名留法学生于1921年12月(尚未毕业)被武装押送回国。
这一时期广安在外求学中的一部分进步青年,通过在欧洲的工作和学习,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思潮和学说的优劣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广安青年心系桑梓,返乡传播马克思主义
广安在外学子,虽然远离家乡,但是他们的心仍然与家乡人民紧紧相连。他们一面努力学习近代科学文化,一面热情关心家乡局势,通过给同学、亲友写信或撰写文章、投寄进步书刊等方式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一时期在广安流传的《赤光》杂志,主要就来自邓小平家中。据邓小平的弟弟邓垦(邓先修,原湖北省副省长)回忆,邓小平在法国参加革命后,经常往家里邮寄《赤光》杂志,寄了七八期。邓垦说,他由“赤色群众”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最早受的革命思想影响,就是邓小平寄回的《赤光》杂志。
岳池青年学生刘披云1922年初到达上海,在南方大学认识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郭伯和。在郭的帮助下,刘披云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将自己所学《新青年》《向导》等刊物,邮寄给岳池县高等小学教师董维成,使之在进步师生中秘密阅读和传播。
《新邻》是1924年夏,由邻水青年赖振声、黄坦、唐维、苏爱吾等人联络在京进步学生组成同乡会——新邻社出版的社刊,办了4年,铅印了约30期。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传无产阶级革命,鞭挞时弊,深受青年欢迎,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余屏藩、张晓飞在成都读书期间,常在通信中剪寄《四川学生潮》《新潮》《人声报》等。游雪程、陈峻山等把《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寄回家乡,在学校和亲朋好友中广为传播。仅游雪程家里保存到建国后的《向导》周报和《革命生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部主编)就达50多份。
“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传播的主流。地处偏远、文化落后的广安,也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当时,许多广安籍的青年外出在重庆、武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学的学生们,他们将所接受的新思想带回来,迅速在广安各地传播。其中最为踊跃的是邻水学生返乡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4年,上海南洋医科专门学校学生陈峻山,回县到石稻高等小学宣传演讲,教唱革命歌曲,并带回《新青年》等进步书籍,供师生传阅,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五卅惨案”后,上海大学学生张晓飞、武汉中华大学附中学生倪佑之同陈峻山、叶荫昌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首组织旅外学生宣传队,回到邻水,自编自演了《五卅惨案》等现代剧,传播马克思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
在旅外学生的宣传影响下,邻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学生李修业、熊寿祺、苏雁秋、熊湘皋等人,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罪行,组织学生罢课,并高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爱国斗争”等标语牌,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他们还组织宣传队到城区街头和各主要场镇进行宣传、募捐等活动,将募捐来的200元大洋寄交上海总工会,声援上海工人的正义斗争。这些学生还追随张晓飞、陈峻山等外出参加革命。
邻水在外学生返乡宣传马克思主义及“五卅运动”,在广安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是广安在外学生党团员引导发动人民大众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良好标志和开端,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广安地方党组织——中国共产党邻水县临时特别支部委员会的建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邻水岳池相继建立党组织,鲜红的党旗在广安飘扬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形势鼓舞了广安人民,通过在外学生回乡进行的革命思想传播的影响,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深地认识到,要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解放劳苦大众,必须要有一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严密的组织纪律,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率领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的领导核心。因此,他们积极进行建党活动。中国共产党广安地方党组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1921年春,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王右木在成都成立川内第一个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1923年10月,建立中共成都独立小组,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王右木暂任书记。年底,中共中央正式任命王右木为成都的党支部书记。1924年1月12日,吴玉章、杨闇公、廖划平、傅双无等在成都建立“中国青年共产党”。1925年4月,吴玉章离川,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杨闇公等积极筹备成立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1926年1月,中央批准成立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全川各地党、团组织统归其领导。
1925年秋,吴玉章委派曾留法勤工俭学的共青团员熊泽湘为邻水、广安、岳池三县国民党组织员,发展国民党左派组织。1926年初,熊泽湘以国民党邻水临时县党部为掩护,秘密进行共青团的组织发展工作,首批发展了张澃臣、黄鉴之等人为共青团员。同年2月,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邻水小组,由熊泽湘负责。1926年3月,上海南洋医科专门学校学生陈峻山受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杨道融的派遣,回邻水筹建党的组织。陈峻山与熊泽湘接上关系,被安排在县立女子高等小学附设简易师范班任教。他同熊泽湘一道积极开展建团工作,先后发展曾淡如、何柱江、甘玉楼等10多人为共青团员。同年4月,成立共青团邻水支部委员会,陈峻山为书记,熊泽湘为副书记,张澃臣为组织委员,黄鉴之为宣传委员。团支部成立后,经常组织团员和青年在北门外开会,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领导学运和妇运工作。陈峻山在与熊泽湘一道发展团组织的基础上,培养发展了张澃臣、吴毅、黄鉴之、曾淡如等中共党员。
1926年6月,中共邻水县临时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陈峻山任书记,办公地点设在女子高等小学(现鼎屏小学)。8月下旬,在唐维、游雪程等人的帮助下,县临时特别支部在东门外延福寺召开党团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共邻水县特别支部委员会,陈峻山任书记,张澃臣为组织委员,黄坦为宣传委员。同时,县特支下设中共城区支部委员会和中共妇女支部委员会两个支部,分别由吴毅、曾淡如任书记。中共邻水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是广安最早的党组织,属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直辖,此时全省仅有10个县级特支,广安大地升起了第一面党旗。
1924年底,熊尧蓂(巴县人)奉川东邮政局格林费之命,赴任岳池邮政局长。他以岳池邮政局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举办“平民学校”,在县城进步教师、青年、学生、邮政职工中传阅《唯物史观》《中国青年》《向导》等马克思主义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他广泛接触青年,指导岳池中学和岳池女师校学生成立“岳池学生联合会”,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组织非基督教大同盟,揭露英帝国主义在岳池的传教士的阴谋活动。1925年春,创办会刊《学潭》,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他还撰写文章,揭露军阀混战祸国殃民的罪行,唤醒青年学生立志改造社会,将新文化运动引向消灭封建、打倒军阀、反对侵略,用马克思主义改造旧社会的政治运动。通过这些活动,熊尧蓂结识了进步青年金化新、廖玉璧、陈联诗、陈明中等;在寒暑假中通过见面和信函等方式,联络了回岳池的杜桴生、周鉴之、曹竟成,上海的刘披云、詹正圣、陈远光等,为建立岳池地方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1925年秋,熊尧蓂经童庸生介绍由团转党。10月1日,重庆团地委书记杨闇公(中共重庆党组织成员)写信指示熊尧蓂举办“平民学校”,培养积极分子,壮大革命力量。这年冬,经熊尧蓂介绍接收青年教师、岳池县学生联合会积极分子金化新入党,并秘密发展川军五师(驻防南充)炮兵营长刘汉民为党员,同时还接转了从南京东南大学回县的廖玉璧的党组织关系。
1926年暑假,郑哲生、龙之一、向廷龙等在外党员回到岳池。熊尧蓂及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在岳池县邮政局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吸收齐兆祥入党,并成立了中共岳池支部(隶属于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熊尧蓂任书记,金化新、郑哲生任委员。会议还分析了形势,制定了党的工作计划,明确了任务,对党员的工作进行了分工。中共党员刘披云、杜桴生联络各地的岳池在外学生和同乡进步青年成立“岳池协进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培养进步教师、学生、职员,吸收其先进分子入党,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土豪劣绅的活动。
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驻岳川军十一师罗泽洲部对共产党员严加清查,大部分党员遭迫害,相继离开岳池。中共岳池支部设通讯员,由熊尧蓂直接与中共四川临时省委联系。
中共邻水、岳池地方党组织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广安地方党组织诞生的重要标志,从此广安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开创了广安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新纪元。
早期党组织播下火种,星星之火在广安大地燎原
中共邻水、岳池党组织建立,使广安革命斗争有了更坚强的领导和更明确的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广安地方党组织和地下党员从大力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培养革命骨干入手,在广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星星之火在广安大地燎原。
1926年7月,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回邻水的共产党员唐维、游雪程、游九川等人,在县城女子高等小学举办暑期补习学校,吸收100余名男女青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培训骨干,发展党团员。10月,唐维在重庆为报考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武汉分校的邻水进步女青年举办文化补习班。12月,熊仪芳、余淑钊、张碧玉、唐维、游雪程等多人考入了武汉军校学习。
在吴玉章、杨闇公的积极筹备下,以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名义举办的中法大学四川分校于1926年9月在重庆成立。这是四川第一个由党办的造就革命骨干的学校。邻水的共产党员赖振声、黄坦、陈峻山等先后到该校任教,还选送了黄鉴之、熊雄等40名党团员和进步男女青年参加学习。这些师生积极参加重庆的革命活动。
1926年9月5日,英国军舰炮轰万县,酿成“九·五惨案”。广安各地响应号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英斗争。同月中旬,邻水县特支通过学生联合会出面,组织中小学生和城内居民在城区举行盛大的游行示威,沿途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宣传惨案真相,号召群众抗议英帝国主义的罪行。
1926年秋,在党组织领导下,在邻水姊妹会的基础上,发展成立了邻水县妇女协会,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除多妻制,提倡男女同工同酬、保护女性、开办女子职业教育以及参加政治活动的主张,阐明了妇女解放的道路。举办妇女文化补习班和妇女夜校,由党团员和进步教师义务上课,宣传妇女解放,补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妇女思想文化素质。
1927年春,共产党员龙之一在岳池女子师范学校举办“平民夜校”,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法族规,提倡男女平等,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1927年2月,为反对军阀罗泽洲强迫种烟和加重税捐,在重庆中法大学的陈峻山、赖振声等邻水籍师生,联络罗防区的八县学生组织了“打罗大同盟”,采取游行示威、发快邮代电,声讨罗泽洲,迫使军阀减轻了捐税。
岳池县团练局长陈徙南曾参加同盟会,对军阀罗泽洲横征暴敛深恶痛绝。为摆脱罗泽洲的控制,1926年5月19日,陈徙南在黎梓卫(今中和镇)关帝庙内,召开“四十八场民团联席会议”,中共党员熊尧蓂、廖玉璧、刘汉民、屈元亮等到会,共有80余人参会。经过商议,决定由屈元亮、龚贯一领导的武装力量与各乡民团联合组成“川北民军”,举陈徙南为司令,刘汉民任党代表,廖玉璧负责军务,以抗粮、抗捐、抗税、驱逐军阀、实行地方自治为口号,驻军天宝寨。会后,刘汉民、屈元亮、陈徙南在黎梓卫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具体研究攻打军阀罗泽洲的实施方针和战斗方案,并决定将指挥机关设在苏台寺。
1926年6月21日,龚贯一率领所属部队在西板乡河堰口,拦截罗泽洲部属刘瑞文派往遂宁向军阀李家钰领取的由一个连押运的枪弹,龚贯一部当场打死负责押运的易兴胜和敌兵杨连长,随后又打死不肯交枪弹的士兵数人,缴获了全部枪弹。陈徙南、刘汉民率领的400余名民军在天宝寨,凭险迎战刘瑞文部,激战三天三夜。多次打退刘瑞文部进攻,给敌人以重创。
廖玉璧带领一支200多人的武装,驻扎在大溪沟、高兴、阳和、苏台寺等地,与刘瑞文的清剿部队斡旋战斗达三月之久。廖玉璧、陈联诗夫妇得知主力部队给养困难,商定将罗泽洲预征资马十二场的粮券和“清乡捐”,捐出30万元光洋(银圆),加上自己变卖家产所得的1500元,一并送给陈徙南作各部民军的伙饷。陈联诗还带领部分民军战士,趁着天黑,化装成张家“大少娘”抄小路将大地主张玉如囤积在子龙山的几千斤谷子全部挑走,解决了民军的燃眉之急。
川北民军与军阀罗泽洲之间爆发的军团冲突,是中共岳池党员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坚决反对封建军阀残酷压榨而开展的第一次革命武装斗争。共产党员刘汉民、屈元亮、廖玉璧等在这次武装斗争中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这场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斗志,也为以后的华蓥山武装斗争培养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积累了极为可贵经验。
1927年3月31日,陈峻山带领在重庆中法大学学习的党员、团员青年,参加了重庆各界反对英美枪击南京市民大会,反动军阀刘湘乘机镇压革命,指使士兵进行血腥大屠杀。“三·三一”惨案中,陈峻山从血泊中爬起来,转入邻水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武装,打土豪、杀恶霸,把邻水的土地革命搞得轰轰烈烈。1928年12月,陈峻山参加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召开的会议,当选为临时省委委员,兼任省青委秘书。1929年6月,出席省委两次扩大会议,当选为省委委员、候补常委,调省委工作。8月,陈峻山旧病复发,仍带病深入农村忘我工作。1930年初,陈峻山病逝在工作途中,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
陈峻山倒在了追求革命理想的路上,更多的共产党人高举鲜艳的党旗,踏着开拓者的足迹,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8月26日,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城区街道,几辆轿车被积水淹没。当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遭遇大暴雨袭击,县城部分地段水深近2米,部分房屋和车辆被淹。目前,相关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以上...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