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不堪的村道。□ 本报记者 朱涛
7月12日,雁江区中和镇罗家村一位村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6656119,称在该村有一段2.5公里的村道没有硬化,如今恰逢雨季,道路变得非常泥泞,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村民反映:
烂路泥泞难下脚
7月13日,记者来到中和镇罗家村,联系上了拨打热线的村民张国富。“这段路太烂了,如果不走这泥巴路,就只有从村子另外一边的小路绕进去。”张国富用摩托车载着记者,绕到了他家所在的14组。
“从大路(村主干道)到我们组一共有2.5公里,这沿途有5个村民小组。”张国富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的村道都已经完成硬化,但这里却一直保持原貌。
记者看到,这是一条机耕道,宽约两米,勉强可通行小汽车。经过雨水浸泡和车辆碾压,路面毁坏严重。在毁坏最为严重的路段,只见约有40米长的路面已全变为稀泥滩,中央布满着大小、深浅不一的车轮印,还淌着不少积水。
“照这个情况,今年大家的果子要卖出去又难了。”看着这泥泞机耕道,张国富很担忧。
村民无奈:
上好水果成堆烂土里
“路这么烂,不要说商贩上门来收购了,就连自己找车子运出去都恼火。”张国富说,去年找来的三轮摩托只有靠加装防滑链才能将春见运输出去。
在罗家村,很多村民栽种春见,从1亩到10亩不等。“这条道路沿途共5个村民小组,加起来起码也有50亩春见吧。”张国富说,一亩春见的产量在3000斤至4000斤左右,如果没有商贩上门来收购,单靠村民自己找销路,势必会造成滞销。
一块地里,村民张万华正在对自家的春见果树进行日常管理。“我家里目前栽了近9亩春见,全部都处于盛果期。”张万华回忆,两年前的12月份左右,正值家里种植的春见大量成熟,他们一家赶紧开始抢收,想着趁没下雨,能运出去一点是一点。但由于村道狭窄,商贩的货运车辆开不进来,采摘的春见只能靠人力和三轮往外运。“结果还没收到一半,就碰到下雨,路变得稀烂,果果也运不出去了。”张万华说,“那一年起码损失了将近3万块钱。”
“今年雨水又多,路比往年更烂,果子怕又要烂好多在地里了。”张万华无奈地说。
最新进展:
村道建设已纳入规划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成水泥路。”罗家村村委员李刚表示,为解决村民反映的那段村道交通难题,村里近年来也多次将情况向中和镇进行汇报,希望能争取村道修建资金或者政策支持,但因为该镇大自然村多,只能一个一个来解决。
李刚告诉记者,村里每年都会组织村民对道路进行简单维修,但村道的路基是以泥土为主,只要一到雨季经过雨水浸泡以及车辆碾压,路面又会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时,村民出行难就更加突出。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雨季过了,用村里的公共维护费买来碎石子,再次对损毁严重的路段进行维修填补,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李刚介绍,目前该村的村道建设已纳入了中和镇的“十三五”规划,预计不久之后就会对村道进行水泥硬化和改造。
新闻推荐
■陈世胜本报记者刘梦娜雁江区中和镇,现有百岁老人7位,90-99岁老人144位。据闻,这里的居民拥有长寿秘诀,因此才会出这么多长寿福星。4月7日,记者来到中和镇一探究竟。张红金(106岁):每天两顿...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