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秦君
近年来,广安市将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改善农村能源结构、遏制农村面源污染、实施农村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
做饭烟熏火燎,粪坑臭气冲天,污水满地横流,蚊蝇嗡嗡乱飞……昔日,这样的场景在农村并不鲜见。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畜禽满圈舍,未见污水流”是如今广安市部分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改变得益于近年来广安市将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改善农村能源结构、遏制农村面源污染、实施农村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这不仅改变了许多村民以柴薪、煤炭为主做饭的习惯,而且带动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环保、卫生、洁净的绿色新生活。
让村民告别“烟熏火燎”的做饭时代
“活了大半辈子,做梦都没想到在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现在用沼气做饭,不仅省心,而且简单方便、干净卫生,做的饭菜感觉都比以前香多了。”8月18日,在岳池县石垭镇张口楼村,71岁的村民黄泽高竖起大拇指向记者介绍使用沼气的好处。
走进黄泽高家的厨房,整洁的灶台上摆放着一套沼气灶具。黄泽高熟练地拧开灶具的开关,“扑哧”一声蹿起一股蓝色火焰,火势迅猛,比起煤气、天然气也毫不逊色。
在黄泽高的记忆中,煤炭和柴薪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做饭生火材料,“以前用柴火煮饭,厨房里不仅浓烟熏人,而且灰尘到处飞,经常弄得灶台、碗柜上脏兮兮的。”
使用沼气做饭,这是老黄以往不敢想象的。2014年,该镇依托村里的大型养猪场,修建完成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通过3条管道将沼气池生产的沼气输送给村里的350户农家,自此,黄泽高和村民们彻底告别了做饭“烟熏火燎”的日子。
“联户集中供给的沼气,不仅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而且还将以往臭气熏天的养猪场,变得几乎闻不到什么气味,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黄泽高说。
带动“畜-沼-果”循环经济发展
沼气工程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带动了“畜-沼-果”循环经济发展。
在张口楼村紫晶葡萄专业合作社,大棚内“五彩”葡萄挂满枝头,弥漫着阵阵果香,一旁的厂房里,工人正忙着将采摘的葡萄装箱上车。据葡萄园业主李鹏程介绍,园内有五六个葡萄品种,价格每斤约20至40元不等。
“客商都说我的葡萄个大、饱满,味道格外甜,所以来拿货的客户特别多。”尽管价格高出市场普通葡萄的售价,但李鹏程并不为销路发愁。
为啥?答案就在村里的沼气池里。自大型沼气工程修建完毕后,生猪养殖场将猪粪、废水倒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村民烧水做饭,沼液通过提灌管网,输送到葡萄园中。沼液经过发酵后会杀死农家肥中的病菌,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提高了农作物品质。
“施了这些有机肥,化肥自然就用得少了,重要的是,树叶要比一味上化肥的果树大一些、厚一点,长势也更好。”李鹏程告诉记者。
“目前,张口楼村有柑橘、果桑、蔬菜等7个种植园都通过提灌管网,使用沼液灌溉农作物,经济效益较以往大为提高。”岳池县农业局农能办主任段辉东说。
据了解,张口楼村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每年可处理生猪养殖场粪便污染3.5万吨,生产沼气18.44万立方米,产沼渣肥160吨,沼液可滴灌附近1500亩种植园,预计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34.6万元。
走出畜禽养殖治污新路
现在,广安区悦来镇洞沟村正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边云峰走在路上,腰板挺得笔直,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养牛带来的污染,村民戳他脊梁骨了。
让边云峰发生如此变化的,正是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带来的好处。
2013年,边云峰盘下了村中的废弃养殖场,承包了周围1000余亩土地发展种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随着养殖的黄牛越来越多,大量牛粪如何处理也让他越来越头疼。除了每年地里牧草上肥时用一些,其他的牛粪只能像小山似的堆在养殖场附近的地方,“白送都没人要”。
臭气熏天的牛粪,让村民怨声载道,边云峰只好埋头走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假装听不见。”
2015年,边云峰得知广安市有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后,立即提出申请建设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这一工程的建设,让养殖场的牛粪从垃圾变成了“宝贝”。他每天将养殖场的大量牛粪进行干湿分离,压榨后的粪渣用于养殖50亩蚯蚓,蚯蚓又作为优质高蛋白饲料,供80余亩生态鱼养殖。干湿分离后的废液倒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则作为能源燃料和发电,供养殖场的粉碎机、干湿分离机等设施设备用电。最后,发酵后的沼液通过管网,灌溉300余亩的牧草和果树,沼渣作为营养土壤,用来培育50亩苗圃,实现了对养殖场废弃物的完整处理和循环利用。
以大中型集中供气沼气站建设为契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的路子,正旺农业有限公司并不是孤本。
“今年,广安市还将依托农村养殖场,新建26个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目前,全市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累计达160处,农村沼气服务站410个,惠及29万农村用户,全市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以上,沼液利用面积40余万亩,每年能助农增收2亿元以上。”市农业局农能办主任杜茂林说。
新闻推荐
□武胜记者站文伟杨四海本报记者张飞“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都是很拼的。”6月1日,参加全市城乡规划建设暨服务业改革发展现场会的代表们走进一线、沉到基...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