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延国 岳池记者站 许伟琳 肖勇
7月30日,记者在大石乡银城花海看到,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徜徉于花的海洋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里太漂亮了,我来了就不想走了。”来自重庆的游客周围高兴地说。
近年来,大石乡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按照“一核、两带、三园”的思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打造“一核、两带、三园”
今年6月以来,该乡的银城花海开始试营业,吸引了来自岳池、广安、华蓥、武胜等地的3万余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门票收入达40余万元。
曾经的撂荒地变为五彩斑斓的花海,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一切源于大石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长远未来的规划设计。据该乡党委负责人介绍,他们将重点打造“一核、两带、三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一核”即党建示范核心。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突出党建示范
作用,以马鞍山村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为核心,带动全乡上下齐发力,实现助民增收、富民强乡。“两带”即脱贫攻坚示范带、乡村旅游示范带。以大冲沟村——狮子塝村——白鹤嘴村——漏山沟村为轴线,以传统种养殖业为基础,重点发展观光、体验农业,打造安全、绿色食品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沿广岳大道沿线,依托银城花海、丘山窖藏、七彩田园等基地,结合姜山寺三国文化背景,积极实施乡村旅游配套建设,做大做强大石乡乡村旅游品牌。三园即生态农业园、休闲观光园、科技体验园。围绕曹家沟村、营山铺村一线,积极发展生态林种植,打造生态农业园;以皮家沟村、游家沟村、马鞍山村为中心,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休闲观光园;以花园坪村、五里堆村、晏家沟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科技体验园。”
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要引凤,先筑巢。近年来,大石乡积极向上争取涉农项目,充分整合项目资源,实施土地调型5000余亩,整治山平塘46口,新建水渠12000余米,新建村级公路5公里,便民路4.8公里,形成了全乡路、沟、池、渠的合理分布,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7月30日,记者在大石乡乌鱼养殖场看到,养殖场的工人们正忙着打渔。
“养鱼场共有16亩,主要以养殖乌鱼为主,还包括花鲢、白鲢、草鱼等品种。”业主陈合香告诉记者,鱼塘主要以卖鱼为主,垂钓为辅,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除此之外,陈合香还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桃子、李子、无花果等果树,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发展,是因为这里的土地都已经调过型,无论是养鱼还是种果树,都十分方便。”陈合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光是土地调型,已为她节约资金112万元。
优越的区位优势、秀美的自然环境、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岳池银丰米业、岳池特曲集团等知名企业和家庭农场主到此发展,建成银城花海旅游观赏基地300亩、高科技种植园960亩、岳特窖藏基地100亩、何田田家庭农场300亩。
让业主增效农民增收
“在这里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7月31日,家住岳池县城的王静与朋友结伴到银城花海采摘西瓜。
据银城花海业主陆思龙介绍,为增加经济效益,他们在鲜花品种的选择上兼顾鲜花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开设采摘体验区,让游客既可以看花,又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就目前来看,收入很可观。”陆思龙说。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各个旅游景点发展农家乐,打造集游、玩、吃、住于一体的农家休闲观光体验园区,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该乡党委负责人介绍说。
该乡依托各个产业基地,让村民以土地流转、入园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我在花海干活,每月有1000多元钱工资,加上土地流转,收入还不错。”马鞍山村村民李碧英笑呵呵地说。
截至目前,该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00余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春雷岳池记者站许伟琳)“我平时做短工,收入不多,还想养两头猪,需要资金和技术帮扶。”8月15日晚,在岳池县花板乡梓桐庙村村民尹超平家的院坝里,岳池县委宣传部的干部职工与村民们围成一圈,就脱...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