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宋华军在为病人抓取中药。
□本报记者王林刘秦君文/图
家中世代行医的宋华军,本以为祖传的中药柜会永久尘封在角落里,不会再派上用场。但是,在参加了广安市健康扶贫中医药人才培训后,他改变了想法,觉得中医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不应该弄丢了,他决定重新打开中药柜,用中药为患者治病。
3月11日,在岳池县苟角镇宋家药铺里,宋华军正忙着为病人把脉、抓药。宋华军是当地有名的乡村医生,一是他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二是他看病拿药的价格不贵,为人谦逊、和蔼。
宋华军家中世代行医,从他爷爷开始,便是村里的“赤脚医生”,爷爷“退休”后,又将“接力棒”交到其父亲手上。宋华军从小耳濡目染,对行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对很多中药都比较了解。”宋华军说,他从小立下了当医生的志愿。当父亲将“重担”交给他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十二年前,宋华军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在苟角镇上开了一家诊所,取名“宋家药铺”。取这个名字,宋华军有他自己的想法。“我想把祖传的医术传承下去。”宋华军说,小时候,父亲就教育他,行医治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在病人中留下妙手回春的好口碑。
十多年来,宋华军医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然而,在行医过程中,宋华军也发现,祖传的中医医术越来越不被重视,家中的中药柜一度放在屋角,布满了灰尘。“违背了祖训,心里还是很难受的。”宋华军说,他也尝试过用中医疗法为病人治病,但是很多病人觉得西药见效快,服用方便省事,坚持用西药,他很无奈。
2017年9月,广安市健康扶贫中医药人才培训第三期开班,宋华军被邀请免费参加培训。对于这次培训,宋华军抱着很大的期望。“培训的是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也正是我想学习和振兴的。”接到培训通知后,宋华军收拾好行李,赶到培训所在地——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
这次培训,果然没有让宋华军失望。培训课上,授课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实际操作演练,讲解了中医药疗法的优势。课堂上,宋华军听得很认真。在五天的培训中,他记满了两个笔记本,用手机录下了20多段视频。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文平)3月6日至7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吉祥一行先后深入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区万盛街道五福社区和龙安乡勇敢村、岳池县九龙镇麻柳桥社区和花园镇官大田村,调研广安市...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