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榴
在中国历史悠久而璀璨夺目的艺术长河中,山水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一方面得益于神州大地上处处奇山秀水,另一方面得益于古今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非凡的气度。自从摄影艺术在西方出现并传入中国以后,亘古在自然和艺术中传颂的中国山水又成为照相机镜头下的画面,并且在每一位摄影师的注视下获得了多姿多彩的呈现,宛如用镜头创作的中国山水画。李高南的摄影作品集《大地的诗篇》,正是以自己的方法和思想撷取自然景物,用镜头创作的一帧中国山水画长卷。
关于中国山水画的确立,最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画论,其中有“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之说。其后,宋代的宗炳在其《山水画序》中又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这些,与今天摄影所讲究的光影等技法是异曲同工的,或许亦可见风景摄影所受到的中国山水画的启迪。而无论是山水画还是山水摄影,构图均是其中一个关键。因此,今天一个喜欢捕捉风景的摄影师,假如对中国山水画有所涉猎和研究,一定会更为出色,并且能够赋予作品更为深远的内涵。
《大地的诗篇》摄影集,160多幅照片,每一幅都是神州大地上的真实风景,分为《藏地探秘》《西部风情》《塞外牧歌》《雪乡印象》《红土情怀》《梯田神韵》《大地沧桑》八个部分,藏地难以企及的神秘风光,西部和塞外风情浓郁的人情景致,白雪覆盖下苍茫的雪乡与红土铺设中浑厚的原野,西南山地中那些入目壮观而独具神韵的梯田,还有辽阔大地在辽远时空中呈现的变幻与沧桑,包括山川、河流、湖泊、草树、云雾、日月、村庄、房屋等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构成的种种景象,甚至还有偶然遇上的小场景,都是这部摄影集中的作品主角。它们原本是流动着的,在李高南独具慧眼的发现中成了画面,成了用镜头创作的格调分明的山水画。
大地和大地之上的所有事物,无一不是有灵的,充满神秘的昭示和生命的气息,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作为一个钟情于大地的摄影师,李高南所做的,正是遵循大地的灵犀指引,以记录的方式摄取下无数个迎面而来而又闪烁不定的瞬间,使其定格为有内容、有思想的事物和时间切面。李高南热衷摄影20多年,《大地的诗篇》是他出版的第一部摄影集,所收录的作品时间跨度也有20多年,从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风光,更能看出摄影者经年行走的踪迹,并能够感受到时光季候以及事物景象的变化。因此,欣赏这些作品,就如同一次纸上的视觉旅行,或许还可联想自己的真实所见,展开对这些地方的双重漫游。
不能不说,大地同时面临着伤逝,很多山水风物在改变和流失,今天我们在旅途中遇到的某处风景,也许在下一次旅途中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大地的诗篇》所呈现的某些风光,今天或者今后或将地是景非,即便没有什么变化,也因拍摄时间、角度等不同而散发着不同的魅力。从这个意义看,这部摄影集又并不仅仅是在某一时间下的镜头记录,更有着自然和人文的印记,有着对大地以及大地上众多事物的缅怀。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风光摄影来说,外行者或许只能欣赏照片上那些缤纷的景致,而内行者更能从中观察到照片生成的技巧,同时能从技术的层面进入欣赏。无论是外行还是内行,欣赏《大地的诗篇》,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最先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诗意,而这也正是这些摄影作品最出色的一个表现。可以看出,李高南在拍摄时是带着诗意的洞察力的,因此在他的镜头下才会有那多么梦幻般的景象,透露着文化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摄影集中的160多幅照片,每一幅都配了一首小诗,而配诗者多是当前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青年诗人,构成了摄影和诗歌的一次唱和,也使这部摄影集获得了更丰富、更宽阔的内容和广度。
(《大地的诗篇——李高南摄影作品集》,熊柱/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新闻推荐
▲为企业、求职者搭建用工平台。▲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南宁市在全区率先配发劳动监察移动执法终端。...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