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正在展厅里透过文物学习广西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陈蕾 摄
本报讯(记者 陈蕾 实习生陈叶冰)展厅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记载着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它们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呢?昨日,广西博物馆“物说广西历史文化”科普课程如约开课,并以课堂授课、手工互动、现场参观等方式,展现文物的历史风貌。
“物说广西历史文化”是广西博物馆针对9至12岁的青少年开设的本土历史文化科普课程。在4天的时间里,《远古神奇》《上古华章》《汉文越风》《海上丝路》4堂课程将让学员们从学习历史知识开始,通过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方式,探索着文物背后所蕴含的美术及历史元素,激发他们对“博物馆里的广西”的兴趣。
当天上午,学员们走进“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陈列”展厅,跟随着博物馆老师的脚步参观夏商西周时期在广西出土的文物。从岩洞葬到鼎,再到陶器和花山壁画,博物馆老师边讲解,边以问答相结合的方式逐一介绍,学员们饶有兴趣地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介绍陶器部分时,博物馆老师特别介绍了一种名为“泥条盘筑”的陶器制法。这是制作陶器的原始方法,即先将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照器型从下往上盘筑成型。“想象一下你是远古时期的人,你需要做一个可以装水的容器,你会怎么做呢?”随后的手工课上,学员们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成功捏制出仿古陶器,体验了一把穿越回古代的滋味。
新闻推荐
昨日合唱节两场展演大放异彩 32 支队伍轮番亮相 现场观众直呼“听得过瘾”
本报讯(记者黄建玲实习生陈恺琳)7月19日下午2点30分,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首场展演在日照会展中心大会堂举行,来自云南、辽宁、青海、内蒙古、上海等地的16支合唱队伍亮相首场展演现场,孩子们尽情...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