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记者/吴家跃实习生/韦郭幸子)3月22日,记者从自治区工商局了解到,我区各级工商部门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去年查处农资案件1634件,案值1150.27万元,查没不合格劣质化肥92.47吨,为农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余万元。
全区各级工商部门始终保持对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违法行为的严管、重打高压态势,集中力量对辖区范围内的农资生产企业、个体户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无照经营和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把第三方交易平台和自营交易类农资网站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访问量大、销售量多的农资销售网站(网店),实施重点监管和实地检查。对发现的假冒伪劣农资线索,追根溯源,深挖销假网络,强化后续落地依法查处,震慑违法经营者。
加大“合同帮农”工作力度,严查利用“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合同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定金、抵押金、保证金以及借机推销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合同欺诈行为。从严查处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农业生产受害面大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充分发挥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机制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作用,认真落实企业信息公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提高了监管效能。
新闻推荐
一事一议吴学安据人民网报道,天气渐暖,又到了春季赏花的出游时节。目前长江以南地区开始进入赏花期,广西、云南、上海、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多地的油菜花、桃花、樱花相继绽放。而携程发布的《...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