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了解,临床上绝大多数的室速患者,其心电异常通道或者兴奋点发生在心脏内膜(心内膜),一般通过心内膜三维导管消融手术就可以治愈。但是心肌病心外膜室速射频消融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容易出现并发症,对医生的电生理水平及介入操作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目前国内有能力独立开展此项手术的电生理团队屈指可数。
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医科大一附院)完成广西首例手术“心内膜+心外膜”标测消融室性心动过速。该手术的成功,再次填补了广西心电生理治疗器质性心律失常的一项空白。
近日,50岁的李先生术后按时回院复查,随访期间检查未发现有室性心动过速,这让他安心不少,多年频繁发作的室速得到有效遏制,使他回归了正常生活。
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备受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并多次晕厥的困扰。根据其病史、心电图、心超及CT等检查结果,医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们诊断患者的“病灶”在心脏外膜。这让手术变得复杂化,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常常被认为是心律失常介入手术的禁区,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一般来说,对于这类患者,通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者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由于该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又不愿植入ICD,而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导致放电除颤,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强烈要求射频消融遏制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经过李浪、钟国强、文伟明等心血管内科专家的研究讨论,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行“心内膜+心外膜”标测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从无水心包穿刺、三维标测系统(CARTO 3)导航下,行“心内膜+心外膜”电压、晚电位(“坏”的心肌组织)标测……直到心室晚电位消失。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手术大获成功。
(采写 叶宇莉 通讯员 石鹏)
新闻推荐
三月,春风送暖,阳光明媚,紫荆花开。为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广西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近日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下户到鱼峰区鸣翠社区孤寡老人家中,帮他们打扫卫生,陪他...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