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
据广西新闻网报道,近日在玉林市某小学一个家长群内发生的一场骂战,令网民高度关注。一名家长因不满群内聊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大骂其他家长是“陪酒女”“戴绿帽”云云。一些家长建议群主将其踢出群,这名自称是玉林某高校的博士、副教授的家长称“谁敢踢我,试试看?不自量力!”
在“女博士家长群内开骂四小时”引发的狂热争论与如潮网帖中,各种观点不一而足。有呼吁“规则意识”的,有建议“相互包容”的,有呼唤“网络文明”的,有强调“法律边界”的……尽管每一种观点都言之成理,但总让人觉得有些隔靴搔痒,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一事件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是最刺激人们眼球的,难道不是女博士“唾液”四溅的骂声,与建立在学历、家境、社会地位上的优越感形成的巨大反差吗?
毫无疑问,这位女博士、副教授言论之粗鄙是不可接受的,以至于舆情完全略过了对其最初“正义性”的同情。确实,在家长群里大肆讨论喝酒等,显然也是一种令人反感的滋扰行为,但与之相比,自恃身份“高贵”且反复强调“高贵即正义”的“理直气壮”姿态,恐怕更容易激发人群的同仇敌忾。
特殊身份及其附着的特殊权利,是引爆眼球效应最有效的催化剂。关于高学历与低素质巨大反差的现象,随着最近一系列高校热门事件曝光在世人眼前,名校学生或教授、副教授们,特别是极个别有“不良痕迹”的人们,已一次次被舆论调侃和“鞭笞”。
但是平心而论,换位体察,难道这一切的背后,没有更多值得思考之处吗?
张口就来的“老娘”“犯贱”“陪酒女”“戴绿帽”之类粗言俗语,高调夸耀“高学历、北京有房、老公孩子优秀”……是什么让她选择了用粗鄙“市井语言”攻击他人的策略,并且自以为是“制胜”招法?文明的、讲理的、有教养的,符合博士身份的理性知性话语,是在什么情境下被屏蔽和悬置的?身份、地位或者财富,何以成为覆盖全社会的最高追求,被视为幸福和成功的终极目的?恐怕,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通俗地说,就是指知识要与人的品性本质相配合恰当,才是君子。君子之风一向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最为推崇的人格境界,尽管时代变了,但是这个希望与要求却并没有过时。
在“家长群”开骂四小时的博士,岂止是斯文扫地辱没了“知识分子”这个符号?更需警醒的是,不要让我们的社会丧失了对高尚人格的敬慕与追从。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韦继川)今年以来,我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打好“四大战役”和“五场硬...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