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罗虎不好意思地解释,“这边天气比较热,到厂区走一趟就一身汗了,常换。”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邓翠说,罗虎非常亲民“接地气”,几乎每天下厂区好几回,且3年多来,一直吃住都在公司。
当时公司连续3年亏损,员工们传言,企业要停产了。罗虎上任后,迅速理清现状,组织召开大会,阐明公司的前景和发展计划,让员工们吃下定心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燃料乙醇是清洁能源,在我国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现在已经迎来了行业全面发展的契机。”会上,这名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话语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员工们纷纷鼓起了干劲。
罗虎认识到,公司亏损的源头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过于单一,仅为木薯一种,而广西的木薯产量逐年下降,价格不断攀升。“木薯价格一有波动,对生产经营影响太大了,必须实现原料多元化。”公司刚好囤有几万吨陈化水稻,他提出,可以先尝试将成本更低的陈化水稻作为生产原料。
由于水稻带壳,增加了企业在脱壳工序上的成本,加上现有技术限制,此举在全国都无先例。“人都快饿死了,你还挑吃的吗?必须试,大胆地试。”在中层干部动员大会上,罗虎毅然道。同时,他告诉记者,利用陈化水稻生产燃料乙醇,还可以有效控制陈化水稻流入粮食加工市场,减少国家对此进行控制的费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值得大力推进。
技术革新障碍重重。粉碎机的锤片和筛网原粉碎木薯时15天一换,但碰上水稻的硬壳,一两天就得换一次,罗虎找来厂商,跟团队一起研究改进配件生产工艺。好不容易突破了难关,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水稻壳经水泡后会下沉,输送过程中极易导致堵塞。罗虎和团队们经过多次试验,总算通过用泵不间断加压这一办法,解决了难题。
历经数月一遍又一遍的试验,他们终于成功开发出全水稻加工生产燃料乙醇工艺技术。中粮集团迅速向国家部门报告喜讯,称已经打通了陈化粮与燃料乙醇之间的桎梏。随后,国家粮食局定向拨了40万吨陈化水稻,当年,公司便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目前,公司除了研究出用陈化水稻、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在探索将高粱、小麦作为原料,以及加工高附加值的无水乙醇等。同时,公司始终致力于利用先进技术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并坚持对原料废渣进行循环利用。对于公司未来在北海的发展及行业的前景,罗虎充满信心,“北海有天然的港口优势,交通运输便利,而且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城市发展方面变化巨大。”他表示,将带领公司继续深耕北海,在去陈化粮库存、调整能源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道路不断前行。
新闻推荐
备受关注的迟国君等9人组织卖淫等罪案尘埃落定。12月18日,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二审宣判。其中,驳回迟国君的上诉,维...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