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玲林 鹭严文苹/文
穿上严密的防护服,再套上一层不透风的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护目镜、面屏,最后戴上四层橡胶手套。上岗前换衣间的这一系列操作,队员们已经非常熟练。从梧州出发的那个雨后清晨至今,广西第二批赴鄂医疗队梧州分队队员们来到武汉已经第7天了。
经历过这7天,黎淑芬才知道“忙成陀螺”是什么感受。作为梧州市分队的组长,黎淑芬是队员们中的大姐和主心骨。既要做好当班护理工作,又要为其他班次的轮值做好铺垫。既要协助监管队员个人的防护工作,又要为队员不断打气加油。每一次值班,6个小时工作下来,他们的护目镜早已布上了白茫茫的雾气,脸被勒出了深深的压痕,隔离服里的衣服也早已湿透。
每次值班是6小时,但加上前后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前后却要花8小时左右的时间。医学康复科主管护师、中共党员黄海静回想第一次值凌晨班,为了中途不上厕所,节省宝贵的防护服资源,她从晚饭开始就不敢喝水。直到值班结束,看着早晨升起的太阳,她的心头涌上了一阵感慨: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路上,我们又前进了一步!
刚进入方舱医院工作时,黄海静也曾对这一身厚厚的装备“又爱又恨”。在护目镜和厚厚的手套“包装”下,她变成了上千度的“近视眼”,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积累经验后,黄海静试着透过护目镜的边缘给患者抽血。几天时间里,黄海静责任管理的20多位患者每次核酸检测抽血都能做到“一抽一个准”。医疗队员和患者已经从陌生到熟悉。一名老爷爷问黄海静:“你是哪里来的?”“我是广西的!”“你们广西的护士,护理工作蛮扎实的(注:武汉话“蛮扎实”是“厉害”的意思)。”老爷爷用武汉话说。
方舱医院里收治的是确诊的轻症患者,没有家属的陪护,患者独自面对病魔,承受着别人所不知的心理压力。而给患者一句轻轻的问候,递上一杯暖暖的水,都能让他们倍感力量。令彭立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月8日第一次轮值夜班遇到的那位阿姨。这个武汉籍的阿姨看见彭立立在巡房,亲切地招手让彭立立走近床边。阿姨戴着口罩,说话声音较小。“姑娘啊,你灵醒,杠!(注:“灵醒”是“整洁、漂亮”的意思,“杠”是“棒”的意思)”彭立立用右手向阿姨竖起大拇指,轻轻地对她说:“葛自嘎加油,屋里人都等到你带”(注:“葛自嘎加油”是“给自己加油”的意思)。这是彭立立来到武汉后自学的武汉话。
是的,医疗队员们用自己的努力告诉每一位患者:疫情面前,你们都不是孤独的,因为医护人员与你们同在!
新闻推荐
全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第九次电视电话会商会议要求 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本报讯(记者韦玉厦)2月12日下午,受市委书记何辛幸、市长唐云舒的委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