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启鲜(左)帮准备进舱的队员调整护目镜。
覃启鲜
覃启鲜:43岁,广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分队副组长、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有着24年的临床一线护理经验。
记者 周仟仟
3月1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随着最后一家方舱医院——武汉武昌方舱休舱,意味着我可以和奋战了34天的方舱医院说再见了。
作为一名医疗战线的“老兵”,1月26日,得知要支援湖北,我第一时间请战,可是公布第一批出征名单时,我没能入选。但是没过多久,我成功入选广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分队。
2月4日,我们广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分队到达武汉。到达的第二天,我们接受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相关培训。2月6日凌晨,在武汉首批启用的由洪山体育馆改建的武汉武昌方舱医院,我和其他同事成为该方舱医院的第一批医护人员,正式打响战“疫”。
从1996年成为一名护士以来,我在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消化内科等都工作过,进过很多病房,但武昌方舱医院这样的病房却第一次见。由于方舱医院是用体育馆改造的,条件有限,床与床之间只间隔了50至60厘米。
那一天,我带着我们医院5位姑娘进舱,在C区共分管了133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因为是启用的首批方舱医院,又是启用的第一天,有很多东西没到位。从进舱到出舱的7个小时里,在大量患者的需求以及防护服的双重挑战下,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除了工作量大,最让我关注的就是患者的心理状况。刚开舱,许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悲观、抑郁,所以我们要特别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抚他们。
当天在方舱医院里工作很辛苦,但是也有不少让我觉得暖心的事。我记得,当我给一名阿姨交代注意事项时,阿姨说为了我的安全,主动离我1米远。同时一些患者寻求我帮助时,看到我佩戴的护目镜已经起雾、嗓子也不舒服,就主动提出让我不要说话,只要听着就好。其实,在方舱医院里,不仅是我在守护着他们,他们也在温暖着我。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被调去负责感控工作。因为方舱医院以“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人员零回头”为目标,我的责任是在方舱医院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接地带,检查他们的防护装备穿戴、个人消毒等工作,守住方舱医院“最初”和“最末”的关卡,确保医生、护士、保洁、公安等所有工作人员平安。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3月10日下午,随着我所工作的武汉最后一个方舱——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院,武昌方舱医院休舱了,我的工作也暂时结束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在这艘托举生命的巨大“方舟”里,我和广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分队同事们累计共护理患者399人,治愈出院病人194人,护理工作量6万多次,让“方舟”成功驶达彼岸。
目前,我和其他医护人员正在原地休整,等待新的任务安排。我相信,春已来,花已开,疫情终会结束。
新闻推荐
3月11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43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北省、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