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淬华
苍溪是国家首批重点扶持贫困县,近年来,始终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抓手,全域推进、全程监管,促进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累计建成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11个、市级31个、县级453个,其中,各级“四好村”占258个、退出贫困村占113个。
推行“三项前置”,增强创建动力
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文明的基础工程,重视规划和预申报,管住过程,紧扣成果运用,破解“创不动”的困境。
规划申报前置。把文明村镇创建纳入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体系,每年下达创建县级和市级以上文明村镇目标任务,制订考评细则,促使创建成果不断升级上档。各乡镇当年计划创建的“四好村”和退出贫困村,全部纳入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规划。县文明办按照全市要求,落实创建预申报制度,对非贫困村和已退出贫困村进行创建评估,在各乡镇择优保留1—2个村开展创建,年底差额考核验收,次年复核登记确认,形成竞争机制,推动高质量创建。
细胞建设前置。把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先进典型培育作为创建达标的必要条件,当年至少有一人(或一户、一项工作)获县级以上表扬。对当年计划脱贫户全面评定星级,由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一对一”指导和督促,实行季度考核、年终授星。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分别设立县、乡、村“百姓好人榜”,分级评选好人,择优推荐上报,累计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名、省级道德模范5名,“中国好人”2名、“四川好人”14名,全国“最美家庭”1个、省级文明家庭42个。
成果运用前置。近年来,县文明办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工委联合出台相关通知,把文明村镇作为优秀村级党组织、“四好村”等申报评选的前置条件,使文明村镇创建成为创先争优的基础性工程,不达标或复核未通过则不申报、不评优,有效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消极思想。今年,市、县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文明村镇创建被纳入考核细则,将有力促进创建提质扩面,推动创建工作不歇脚、不止步。
推行“三个全域”,夯实创建支撑
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强化创建达标的人才、文化、产业支撑,破解“创不成”的障碍。
全域集聚乡村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返乡创业,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促进守望相助。近年来,全县引进硕博研究生、本科专业人才850余名,返乡创业8100人,90多名农村“能人”入选村委班子;培育合格新型职业农民2380人、实用技术人才4616人,贫困人口占10%。返乡创业的李君、罗洪分别荣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乡贤陈冶仙获评“全国先进文化大户”,黄猫垭商会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
全域开展文化活动。坚持把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扎根基层的振衣提领工程,成功打造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百里示范走廊。每年抽调优秀文艺爱好者,集中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样板节目,发动20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进基层巡回演出,指导村民自编自演。灯戏《秀兰改嫁》等作品获省级奖项,村歌《美丽韩杨我的家》《青山情》等作品获全国大奖。2017年,《焦点访谈》报道了我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做法。
全域壮大特色产业。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有力支撑,按照“大园区带小庭园”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累计建成万亩园区18个、千亩园66个、微产业园4.8万个、特色产业基地51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苍溪红心猕猴桃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优秀范例”。贫困户户均建有1—2亩增收产业园,有力克服了“人穷志短”的困窘,致富信心和文明创建的自觉进一步增强。
推行“三大机制”,提升创建质量
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治理的提升工程,注重机制创新,落实激励措施,提升创建质量,破解“创不好”的难题。
推行道德激励机制。结合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探索建立家庭道德积分档案,每季度按“1好1星,1星1分”量化计分;其他类的家庭获奖,按国家、省、市、县、乡级各5、4、3、2、1分计分。配套建立道德基金、道德超市,资金和物资来源为集体经济收益分成和社会捐赠,年终按总分进行“道德分红”,并在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技术培训、公益性岗位等方面优先给予安排,让有德者有所得,消除农村德治的“真空地带”,进一步促进村民积德累善。目前,试点面已扩大到全县35%的村。
推行诚信监督机制。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为每户村民建立生产档案,以电商商城评价为依据,试点推行诚信监督机制。在商城评价体系中年终得分高者,第二年对其提高收购价,并额外奖励现金。同时,发动农户建立信用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担保、相互监督。在落实诚信监督前提下,对特困户和贫困户的产品,以高出当地市场价30—50%的价格进行收购。岫云村借此成功走出了“远山结亲·以购代捐”的电商扶贫之路。
推行一会六员机制。创新推行“一会六员”自治管理模式,成立生态庭园文化促进会,下设乡村规划管理、庭园经济发展、清洁卫生监督、乡土文化辅导、乡风民俗引导、矛盾纠纷调解等“六员”,由无职党员、离退休干部、驻村干部及群众代表担任会员,实现有章管事、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模式发源地——元坝镇将军村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全村20多年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
(作者系中共苍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新闻推荐
22日,苍溪县云峰镇初级中学校召开了第十届二次教代会。学校负责人对2018年以来的工作成效进行了总结汇报:一是学校面貌有了...
苍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苍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