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来,苍溪县月山乡保持“开局发力,起步冲刺”的姿态,在产业发展这条根本路径上,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全面打响产业扶贫“春季攻势”。
该乡坚持“优布局、上规模、提效益”的思路,按照精准定位、差异发展的原则,探索“1+3+X”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全域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家庭劳力强弱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门别类确定“长短结合、持续增收”的产业扶持措施,制定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将任务分解到组、到户。
春风和煦,峰峦绵延,在月山乡中药材种植基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勤快的人儿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洪山村以自然地理为依托,在河沟低洼处,改造低产湿地200余亩,栽植药栀4万株。流转土地300亩,套种枳壳、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开。该乡成功招引返乡创业人士流转土地500余亩,依托生物科技公司,以“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产业,分期实施,循序渐进,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初具雏形。
大碑村的丹参、通木村的瓜蒌、东华村的姜黄……这是中药材渐次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中药材的丰收“赚头”让群众尝到“甜头”,心里有了“奔头”。
在石佛村罗汉山猕猴桃产业园,继改土扩面后,栽植猕猴桃2.8万株,面积近300亩,架杆拉线等配套措施有序跟进。在琳山村猕猴桃产业园,修剪、秣芽、喷药、培土等劳动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土堡村猕猴桃产业园,多轮次开展猕猴桃病害防治培训,强化溃疡病防治技能,为猕猴桃春季管理打好“预防针”。
借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的东风,花冠村几轮考察下来,发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适合发展翠冠。该村四组开垦撂荒坡地50多亩,栽植了第一批翠冠梨。紫荆村不甘人后,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改土扩面80多亩。由于农户只出苗钱,挂果后收益归农户所有,调动了群众种植雪梨的积极性。
除了传统种植业的布局之外,海椒作为今年“尝鲜”的新兴项目之一。该乡与四川红辣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按照每斤1元的价格保底回收,规避农户种植风险,大胆鼓励群众适度规模种植,力争成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目前,全乡规划辣椒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目前已完成育苗任务。
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灵活帮扶方式,为群众送政策、送农资、送技术、送服务等。成立农技巡回服务队分赴20个村指导产业攻势和春耕生产,优化农技服务。
立足本地资源,挖掘物产特色,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集中农村的资源、劳力和零散资金,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链接机制,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就近务工等形式共享集体经济“红利”。
“开春后,我们结合村情民意,盘活‘打包’各类闲置土地,将原来的低产、低价作物转变为果药、果蔬套种集约化发展,打好产业组合拳,释放发展新潜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产业是脱贫摘帽的一道‘硬杠子’,我们凝心聚力,快人一步,力争上游,力争打赢‘春季攻势’第一仗。”月山乡党委书记李岚表示。
(张文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屈波韩金先向庚)笔者近日获悉,苍溪县创新建立“三督一评一通报”巡察整改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巡察组工作责任,压紧压实被...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