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本报记者田志林
通过一年半载的***,以“赊养”方式为村民建立山羊和银耳合作社,纯利润达500余万……当地村民搭上“全面奔康”致富快车,彻底告别“贫困”
住着低矮的土坯瓦房,走着高低不平的乡间小道,这是几年前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的真实情景。银溪村是剑阁县的贫困村之一,由于道路交通不便,被当地群众称之为“烂泥村”。
时值初夏,沿着新建的乡村水泥公路,6月5日下午,记者专程来到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感受银溪村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合作社让村民尝到致富甜头
一进银溪村,一幅幅银溪村山羊养殖合作社牌匾耀入眼帘。在附近的山坡上,“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我家居住单家独户、距山林近、坡面宽,按村里养殖山羊的规划,我主动争取加入合作社,目前山羊长势喜人,有望今年增收2万元。”58岁的梁现钊是姚家乡银溪村七组村民,见到记者前来采访,他说起话来有点腼腆。“是驻村第一书记李增强把大伙召集起来,与村民一道商量建立合作社,是他增加了我们村民的收入,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这个村委会的领路人,我认!”梁成武是银溪村山羊养殖合作社的成员之一,2015年共销售71只羊,除去6万余元的成本,还赚了4万多,目前尚有山羊39只。
据剑阁县委农工委驻银溪村第一书记李增强介绍,山羊养殖合作社以“赊养”为主,以“带养”“寄养”为辅。目前,全村新建山羊标准圈舍2000余平方米,已有37户贫困户加入山羊养殖合作社,18户赊养,10户带养,9户寄养。山羊数量达2700只,与驻村之前的山羊数量相比,增长近20倍。“一长两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
走进银溪村村民梁平的家,在两层楼房里,现代化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两年前,我家还住在一个破旧的土坯房屋,每年收入只有2000余元,是贫困户。不曾想,党的惠民政策这么好,现在我们家不仅加入山羊养殖合作社,还养了土鸡,两年下来,算上打工的钱,攒了有13万多元!”说到这里,梁平竖起大拇指:“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好哇!”
在驻村帮扶中,银溪村确立了“山上核桃、林下银耳、全域山羊”的“一长两短”发展思路,以山羊养殖专业大户带动为主、并以核桃、银耳,生猪和土鸡养殖为辅。2015年,按照“入社种植、入股分红”模式,该村成立银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出售耳棒、在合作社务工、盈余分红”渠道,实现产值260万元。2016年,该村预计银耳合作社实现产值400万元。“新农村”提升基础设施
记者在银溪村看到,在现有村级水泥道路的基础上,一条条水泥分道路面正如火如荼建设。村里的法治民俗文化墙等正在施工,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是我们银溪村的新农村居民风貌建设项目,国家为每户旧房改造者补贴一笔费用。建成后,群众的住房不仅光线明亮、舒适,更重要的是还可抵御自然灾害”。李增强对记者说。截至目前,银溪村新农村项目已改造215户,新建38户,改建177户。
***,给银溪村带来了新发展、新变化。愿这个昔日的“烂泥村”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志林)日前,剑阁县检察院专门召开司法考试动员会议,鼓励干警积极迎考。动员会上,该院政治处主任黄莉围绕“树立目标增信心严格落实拣重点”主题,从选择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应试...
剑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剑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