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宝本报记者朱斗峰
“这老头儿布衣粗食,茶坊酒店不沾边。钱舍不得花,尽给人家用了,是不是有点犯傻?”剑阁县元山镇街头巷尾,曾有人嘀咕。但更多的人,都在为刘仁道老头儿的多重善举点赞。
牵挂百姓安危
2001年,元山镇宝田村一座便民桥成了危桥,潜在的安全隐患,萦绕在祖籍宝田村的退休老头儿刘仁道心头。他是这样想的,危桥困扰着群众安全,如果不多渠道集资献策,很难达到从快整改的效果,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于是,老刘个人带头捐资9000元钱,便民桥顺利修复通行。但是,桥上没有防护栏,来往行人尤其是小孩过路还是不安全。老刘很担心,于是又再次捐资4000元,安好桥两边的防护栏杆,保障了村民通行安全。
2014年,元山镇白坝村7组孤寂无援的独居人刘勇居,身患绝症,家中无钱医治,百般可怜,刘仁道见状又施援手,果断取出自己的储金1.5万元,让该村文书刘康居转交给刘勇居治病,还托话安抚病人:待稍微好转,再资助他一部分后续资金作营养费。半年后,刘勇居去世了。刘死后,这笔善款都还没用完。这件事,感动了宝田村和白坝村的全体村民。
宝田村毛定远收养了一个孤儿,不幸被车辗伤致残,刘仁道捐出现金3600元,给毛定远收养的孤儿治病。毛定远感激地说:“老刘,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个情我们啥时候才还得上啊”。刘仁道淡淡一笑,平静地回答:“你养孤我助残,还不是都在做善事”。
古道热肠老人
2015年,为保护当地文物,元山场明清古建筑遗址文昌宫筹资建设消防安全通道,刘仁道踊跃捐助了现金1000元,他说:“老区五大会馆延续300年不容易,我是元山人,关键时候就该出把力”。
2016年,村民王永兴把患肝病的儿子送往成都治病,临走之前,老刘把身上仅有的300元钱捐助给病人。本村6组居民刘张居得了重病,家庭十分困难,刘仁道又掏出退休金1000元,帮扶病人共渡难关。元山烈士陵园修建工程启动,刘仁道立即捐款1000元。他在与管理人员张玉林聊天时说:“个人捐点款都是小事,守护烈士英魂,让红军精神万代相传是元山老百姓共同的责任。”
仁爱之心植根沃土
刘仁道,1939年2月出生于元山镇宝田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他,仅读到初中就回家务农了。1957年7月,因表现优秀,被破格推荐参加了工作,1959年加入党组织。他先后在省公安厅某某信箱工作了14年,后调剑阁县委组织部工作了12年。1972年担任元山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直至退休。刘仁道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公安民警,一个在成都市打理民营医疗机构。在成都的儿子平时回乡探亲不多,但是村里的贫困党员、贫困村民一次又一次获得他们的帮扶救助,每年也被评为当地优秀共产党员,老刘为之欣慰。
新闻推荐
剑阁县金仙镇西河村5组罗茂元是该村的种养殖大户,除种植核桃树、梨树、桃树等,还养殖了120多只简阳大耳羊和波尔山羊。“我养殖山羊有8年了,去年卖掉大、小山羊200多只,收入11万元左右。随着不断繁殖...
剑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剑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