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剑阁新闻 > 正文

脱贫奔康中贫困群众实现“收入倍增”的对策思考

来源:广元日报 2017-11-12 11:44   https://www.yybnet.net/

范清钰

按照党的十八所描绘的阶段性蓝图,收入倍增计划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同步建成小康,谱写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推动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乘势破“瓶颈”,聚力战“贫困”

“22.98万贫困人口脱贫、739个贫困村、7个贫困县区……贫困县区、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这是市委立足市情,聚焦靶向消除绝对贫困,补齐“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短板的艰巨任务目标。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和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精准施策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实现翻倍式增长,才能决战脱贫攻坚,确保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度和政策障碍”客观原因表现为收入分配格局中仍然存在束缚贫困群众增收的制度性障碍因素,长期形成并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导致形成的二元的户籍管理、收入分配、就业、土地房产、教育、产业导向政策等多种人为制度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一些“扭曲政绩观”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影响。近年来,虽然国家政策和项目资金逐渐倾向于贫困地区,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但这种“迟来的爱”不是雪中送炭,往往体现肥上添膘。除了在体制机制上存在客观原因之外,还有贫困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贫困群众自身发展条件限制及主观发展观念和愿望的滞后等制约因素,导致许多发展机遇擦肩而过,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瓶颈”。

近年来,面对发展不足、发展滞后这个最大市情,广元人民又一次用创新的思维、全新的办法对***工作进行了探索实践,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工作前列,先行先试的青川马公***工作成为***的“广元实践”、赤化镇泥窝村群众的“沉睡不动”农房被“抵押流动”、剑门关桂花村的“支部+协会+农户”产业扶贫……地方扶贫实践经验可作为经验复制借鉴参考。综合研判,广元市脱贫奔康之路,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发展机遇多于风险挑战。必须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敢于担当,立足现实,抢抓机遇,坚持“4456”工作方略,按照“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路径,科学规划、引导预期,区别对象、突出重点,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大力实施贫困群众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进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立足基层、用活政策、激发活力、助农增收”探索贫困群众收入倍增新路径

当前,要按照“五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升”总体安排,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分年度、全覆盖、个性化推进脱贫攻坚。实施贫困群众收入倍增计划,关键在发展认识的统一,激发老百姓参与推进倍增计划实施的内生动力。认识上的统一,路径选择就是要运用好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通过共商会,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引导老百姓脱贫致富、过好日子的愿望,广泛细致地征求群众的发展建议,征集群众的愿望、计划,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群众把这些建议、愿望变成项目,变成贫困群众收入倍增的计划,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要求。

积极为农民梯次转移进城入镇和安居乐业搭建平台。“梯次转移”的内涵是指居住在小集镇有能力的居民搬往县市级城市或更高层城市安家乐业、居住在农村中有能力且愿意搬迁就近场镇购房或就近择业经商、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高山村或自身条件相对较差的群众向自然、交通和水利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分层转移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实施的“易地搬迁”就是一种有效的“梯次转移”,梯次转移“进城入镇”方式可更好满足不同群体或经商或务农、或兼农兼商的生活生产意愿,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之一,也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搭建创业平台,为农民提供固定收入。农民梯次转移进城入镇后,怎样实现安居乐业,在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托对外招商引资和对内“回引”外出务工致富或有较强技能者回乡创业,创办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或地方特色的创业园,吸纳到场镇居住的居民就近务工就业。

畅通农民进城入镇农户的“固定资产”有效流通渠道,为其提供财产性收入。农民的主要收入是务农的生产性收入和务工的工资性收入,缺乏财产性收入。可借鉴泥窝村“沉睡不动”农房被“抵押流动”做法,盘活其土地、房屋和林权“沉睡”资源,使其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并能正常在市场流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三权”抵押贷款手续,完善权益评估、风险补偿和资产流转等配套体系,落实政策性担保,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巨大资金支持,为农民提供较大的财产性收入,持续而快速地增加其收入。

用活扶贫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培育壮大“自建互助、联手合作”新型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纷纷外出淘金之后,贫困山区农村产业发展自然产生了一种“自建互助、联手合作”新模式。自主建立“互助合作、联手经营”生产模式能有效解决山区农业生产需要有大量劳动力介入与现实的农村劳动力相当缺乏之间的矛盾。在欠发达地区,农民自发创建,乡村组织积极引导,帮助在家农民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主建立互助合作小组,以解决燃眉之急,应对生产与生活中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这种“联手合作”模式特别在农房重建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在生产领域也被其他许多地方借鉴推广使用,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这是农村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变化,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又一种有机配置。这种生产模式若运用到未来的山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领域,其理由一是现实和未来的农村最缺乏的是劳动力,山区发展农业生产是离开劳动力的,这种模式能有效地缓解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二是举群力、办大事,使原来传统分散的经营模式通过“国家项目给力、土地合理流转、小机械化操作”手段向现代化和规模化方向转变,以亟须解决当前农村种粮难和未来无人种地或种不了地的根本性问题,这既能有效地建设和发展农村,也是解决粮食安全最好的方法之一。

提升基层干部党建扶贫的执行力,为贫困群众收入倍增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直接组织者与贫困群众利益的直接维护者,如何在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作用,对于实现组织职能与目的,怎么与农民在一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坚持以党建助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全力推动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实现了党建与扶贫互融互促、同频共振。笔者认为,剑门关桂花村的党建扶贫产业发展工作只是全市脱贫村的一个缩影,或复制或借鉴参考。剑门关桂花村实施的党建扶贫产业发展工作,即“支部+专合组织(协会)+贫困党员+贫困户”的模式运行,坚持“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坚持“识引传帮促育建”帮扶措施,坚定“脱贫奔康”发展目标。

动员鼓励吸纳社会力量帮助支持贫困群众增收。贫困地区群众快速增收同步小康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仅依靠国家的政策和资金倾向和贫困群众本身努力是不够的,还得向社会借力,赢得社会帮助。借鉴韩国“一社一村”运动先进经验,即一家公司企业(社)自愿与一个农村建立经济交流关系,企业对农村实行一帮一支援。可通过政策杠杆鼓励动员规模以上企业主动参与支农助农活动,将“一企一村”逐步扩展为“一校一村”、“一小区一村”、“一店一村”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国家社会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群众,最终实现全民的收入倍增。(作者系中共剑阁县委党校纪检书记)

新闻推荐

剑阁县以工程建设为重点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本报讯(杨健康)今年以来,剑阁县水务局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民生水利工程及民生大事各项目标任务,以项目投资为抓手,以工程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武引二期剑阁灌区项目、杨家河水库、剑门水库、杨家坝水库中...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奔康中贫困群众实现“收入倍增”的对策思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