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发现不少“潜力股”
企业:了解到新的融资渠道
□本报记者 卢薇
4月12日,在蓉举行的四川省第三届重点企业 (项目)多渠道融资对接会上,境内外100余家知名投资银行、信托、金融租赁、保险和股权投资机构负责人分别与四川省800家重点企业(项目)业主进行现场融资对接。
对接效果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参会机构和重点企业(项目)负责人。
重在沟通:
“第一印象”良好
境内外知名投资银行、信托、金融租赁、保险、股权投资、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中介机构……会场云集的各类融资机构让四川果洲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龙兴春一时应接不暇。
转了一圈下来,他觉得收获不小:“以往融资大多是银行信贷,渠道比较单一,今天了解了许多新的融资渠道,希望能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公司发展注入更多资金。”
在四川瀚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咨询台前,该公司副总经理齐蕾为广元市经济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着各项融资担保服务。“他们是为园区企业打捆融资而来的,当地融资的额度、品种、渠道等存在局限。”尽管一下午已接待了几十家园区和企业,齐蕾依旧神采奕奕:“今年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对接会,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接触到了很多成都以外的企业和项目,而且大多数都是公司致力服务的中小微型企业。接下来我们会整理今天的收获,批量开发产品业务,尽快落实对接成果。”
凯雷投资集团成都代表处负责人刘仲承也在对接会上发现了不少“潜力股”。“我们收到了10余家企业的资料,其中不少具备未来投资价值,我们会保持关注。即使不符合我们投资取向的,也可推荐给其他适合的机构。”
机构建言:
提高企业(项目)成熟度
从现场资料上看,此次参加对接会的重点企业(项目)以早期、待建为主,而重点上市培育企业也有相当部分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
四川交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旗下项目很多,这次带到对接会上的项目以公益性质和早期项目为主,希望感兴趣的机构可以尽早介入。”
“机构更偏好的是具备核心竞争力、成熟度更高的企业和项目。”刘仲承坦承,对接会上或许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现场“配对”成功的效果。“主要意义还是在于搭建了一个机构与政府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与企业(项目)之间展示、交流的信息沟通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让机构可以不再‘各自为战\’。”
“大型的优质项目本来就是机构争抢的对象,不难融资。本次对接会的参会企业(项目)数量和机构种类相比前两届都有所增加,其中准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今年是首次参加对接会。”省政府金融办资本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不断改进企业(项目)准备和对接方式,为全省重点企业(项目)与境内外多渠道融资机构搭建一个长期、固定、高效、务实的融资对接平台,提升四川省企业运用除银行信贷以外的多种融资工具的意识和能力。
点评
一场多渠道融资对接会让对接双方都满意,这是非常令人称道的事。但对接会透出的另一个信号,即银企双方均有强烈的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愿望,也值得重视。我们认为,当代企业不能再关起门来搞发展了,应该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需要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金融机构的业务,熟练地运用多种金融工具,这样无论是对企业的生存还是发展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对金融机构来讲,除了利用像对接会这样的机会向企业推荐多种业务,也应该加强业务的日常的传播和宣传。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一定会有大的突破,也才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双方的需求,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凯)4月2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中国首个啦啦操示范推广基地在广元市外国语学校挂牌。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啦啦操运动是在音乐的...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