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宇男 文/图
【人物故事】
7月27日就是杨丽的生日了,这些天,苗宏等人忙着为她准备一个生日派对。
苗宏是广元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杨丽是救助站里的一名受助儿童。杨丽已在救助站生活了半年多,明年将考初中。
去年11月,广元市铁路派出所将在火车站发现的一名女孩送到救助站,女孩衣衫褴褛、瘦弱憔悴。按相关规定,救助站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短期救助后,将送回原籍家中。但任凭工作人员如何询问,女孩一言不发。特殊学校老师用手语与她交流,她也不配合。救助站先后在当地报纸、网络上发布女孩消息,均无回音,她的来历成谜。
“查不到来历,我们就照顾好她。”苗宏说,女孩穿上了救助站买的新衣服,在站里吃住。10多天后,她终于开口说自己叫杨丽,但对家在哪里始终守口如瓶。几个月前,救助站来了两个彝族小孩,平时说普通话的杨丽改用方言和手势与他们交流。彝族小孩说,杨丽说的话有一部分能听懂,但也不是他们当地语言。苗宏初步判断,杨丽可能来自云贵川某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她肯定有不好的遭遇,很怕我们送她回去。”为了帮助杨丽成长,救助站决定把她留养,并在广元上学。
最近两年,救助站利用福彩公益金添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材,这也成了杨丽的心爱之物,她经常在跑步机上健身,最喜欢在电脑上听歌。在救助站大半年,杨丽长胖长高变白了,也爱打扮了,成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孩。今年春节后,救助站与广元花园小学联系让杨丽上学,学校建议9月新学年就读。杨丽喜出望外:“我要上学了,好开心!”
今年6月1日,救助站与广元市花园小学联合,为留守儿童和救助站儿童庆祝儿童节。前不久,救助站又为一位受助儿童庆祝生日。杨丽很羡慕,“这是我第一次吃生日蛋糕,我也想过生日。”7月27日杨丽满13岁,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将完成她的心愿。
【记者手记】
方寸里的爱心世界
在广元市救助管理站,无论流浪未成年人、流浪乞讨人员还是精神病人,一旦被接到这里就有人嘘寒问暖,在得到洗澡清洁、吃饱穿暖、贴心交流等关怀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健身、阅览等文化娱乐生活。
福彩公益金的投入让这里硬件条件提升,而拳拳爱心则让受助人员把这里当成温暖的家。
【项目介绍】
广元市救助管理站活动中心2011年1月28日投入使用,中心规模450平方米,投入资金80余万元,其中福彩公益金资助45万元。
随着救助对象的增加,广元市民政局两次拨入福彩公益金45万元,用于救助站购置乒乓球桌、台球桌、跑步机等健身康复器材。两年来共有2000余位受助人员滞站期间锻炼了身体,50余名肢体受伤人员经康复器材训练增强了体能,受伤肢体逐渐康复。
新闻推荐
汶川特大地震党员的表现触动他的内心,增强他入党的愿望□蒋勇本报记者侯静“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近日在广元电业局举行的新党员宣誓仪式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