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侯静)“若文物有所损坏,可根据三维数据进行修复还原。”8月7日,记者从广元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已完成崖体的三维扫描,将为千佛崖保护性大棚建设提供技术和数据上的支持。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千佛崖摩崖造像现存54窟819龛,造像7000多尊,是蜀道文化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国佛教石刻艺术的珍贵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千佛崖摩崖造像由于自然风化、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等原因,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致使其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为避免千佛崖摩崖造像长期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达到遮风避雨的效果,部分专家和学者开创性地提出了在千佛崖建设保护性建筑的提议。目前,专家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完成了崖体的三维扫描。通过高精度地获取崖体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建立千佛崖的三维立体模型,同时还能够详细准确地获取千佛崖的表面受损信息。
据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清华大学专家正在根据三维扫描数据建模,再进行风洞试验。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将为进一步优化保护方案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
新闻推荐
“伸出我的手,真情化暖流,风雨同舟一起向前走……”,在素有“古蜀道驿站明珠”之称的广元市元坝区大朝乡,一个个头戴小红帽,手佩红袖章的党员志愿者,在游客无助的时候,一次次伸出关爱之手,正如广元市《党...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