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光荣院在全省率先推出标准化管理体系
7月27日,“八一”建军节前夕,在广元市光荣院院长刘军的搀扶下,82岁的老人李如成到剑阁参观当地新农村建设。“院里对我们越来越细致体贴了!”李如成对此次出游很高兴。
刘军带领的这群老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年龄最大的已有93岁,他们中有红军失散人员、革命残疾军人、红军遗属、老复员军人。作为共和国的功臣,老人们如今都由广元市光荣院供养。
李如成所感受到的体贴细心,不仅仅是因为“关爱”之心,更因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这套体系,广元市光荣院对老人的管理走上了细节化、可延续、可复制的道路。
□史进军 本报记者 刘星
一本手册
涵盖老人衣食住行
广元市光荣院地处利州区东坝商业街54号,闹中取静。走进光荣院,绿树红花,干净整洁。曾经为共和国出生入死的老人们就在这里颐享天年。
82岁的李如成和93岁的王映先老人住在同一房间,因为年岁较大,他们被安排在一楼较为清净的房间。房间宽敞明亮,通风好。室内衣柜、桌子等家具都采用圆角设计,避免老人碰伤。“他们可用心了!”李如成指着居室、楼梯、走道、卫生间的扶手说:“之前,因为怕摔倒,有些老人很少走动。现在好了,有了这些扶手,老人们可以搀扶着走,既不怕摔,也可以运动下。”
2011年8月,王映先在外出活动时不慎跌倒,导致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3个多月后才康复出院。回到光荣院后,院里还安排专人每天陪老人户外活动1小时。“那时给大家添了那么多麻烦,我都尽量少动。”王映先说,“现在有了这些扶手,我自己就能扶着走走。”
据了解,2010年底,民政部曾出台《光荣院管理办法》,其中第11条明确规定,光荣院应当为集中供养对象提供住房。但对于住房有什么样标准却没有更详细的说明。而在广元市光荣院自己制定的《标准化管理手册》中,这些规定被一一细化,比如:院民住房通风、采光良好;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2人,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室内家具配套齐全,无尖角凸出部分;卫生设施配套方便,有适合老人使用的座便器等。
除了住房这一项,《标准化管理手册》共12章20个小节,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条件都逐一进行具体细化。
每日交谈
关注老人心灵健康
“这是我们头一盘做这件事,还在逐渐摸索实践中。”刘军坦言。作为四川省21个市州同行业中规模最大、供养人数最多、功能相对齐全的优抚事业单位,广元市光荣院正思考如何进一步利用现代管理经验,为老人们做好服务。
去年,广元市光荣院派人专门前往当地质监部门取经。今年4月,该院又与成都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正式走上标准化管理之路。目前,该院已经完成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正付诸实践。
据刘军介绍,由于此前有关光荣院管理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均无标准,于是在广元市光荣院管理体系建设中,他们借用了其他行业的一些程序,诸如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医疗保健和精神关怀控制程序等18个程序。标准建立后,部分原有管理体系被打破,比如环境卫生这一块,原来由光荣办公室在负责,现在改成供养科来负责。“标准体系将这一职能转交给供养科管理,是有原因的。”刘军表示,“他们与老人打交道的机会多,更有利于开展卫生工作。”根据新标准,供养科将牵头负责与老人每天交谈15分钟以上,并作好谈话的周记,及时掌握每位老人的情绪变化。同时,经常根据老人的特长、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参与意愿,不定期组织他们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以往管理更多靠人,而管理员细心些,老人的照顾就会好些。有了这套体系,就减少了人的因素。服务打不打折扣一看便知。”省民政厅优抚处副处长向军表示,“如果这里试点情况比较好,这套标准有望成为这个行业的管理标准,将在全省推广。”
新闻推荐
9月1日至3日,2013中国广元·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广元召开。来自美、日、澳等国和中科院等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中国武则天研究会成立于1985年,积累了...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