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发百万元优惠券、80%展品面向普通消费者、开通4条直达公交专线——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文/图
9月11日,参加第二届“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的四川奥威啤酒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敏喜滋滋的,短短几天时间,公司就签下了6700万元的销售订单,而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公司展台吸引了近万人次咨询、品尝,销售额超过50万元,“一方面要争取大客户,但关键还是要赢得普通市民的认可。”
整个展销会期间,参会企业签约金额再创新高,而普通市民的消费能力也不容小觑。据统计,7天内累计有47.5万人次前往展销会现场,销售额达5911.8万元。
一万张优惠券回收了9437张
9月9日,展销会上一款梓潼产的土鸡蛋让绿化工人赵蓉动了心,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优惠券购买了鸡蛋,“我一直都想买点有机鸡蛋让家人尝尝。”
展销会前,绵阳市共印制了价值一百万元的优惠券,并以每人100元的标准,免费发放给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公交车司机、社区志愿者等8大类一线劳动者,供他们在展销会期间使用。
“发放优惠券主要是向城市基层劳动者表示敬意。”绵阳市商务局局长侍玉蓉说,优惠券还承载着另一个重要作用——激活消费。今年1-7月,绵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21亿元,位居全省第二。普通市民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能,而举办展销会等节庆活动,则成为集中释放消费潜能的最佳时机。
在侍玉蓉看来,借助优惠券,可以有效吸引部分市民来逛展、消费,从而带动更多市民前来。截至展销会结束,一万张优惠券回收了9437张。
80%展品面向普通市民销售
因为本届展销会举办地点位于市郊,为方便市民逛展,绵阳还专门开通了4条直达会场的公交专线。
优惠券与直达公交只是“引子”,真正吸引市民逛展、消费,靠的是展销的产品。本届展销会定下了“销售为主、展示为辅”的基调,广泛征集企业参展,并首次设置外地厂商专区,在“绵阳造”产品外,给市民带来更多选择。
带“绵竹年画”来参展的李娇,显然低估了绵阳市民的购买热情。“一共带来了100多种展品,大部分都销售一空,有的甚至连样品也卖掉了。”李娇说。
据统计,本届展销会共展出4313种商品,其中80%展品直接面向市民销售,这与去年首届“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形成了对比。“去年以打造品牌概念为主,偏向‘展示\’,订单也主要是大客户。而今年则是‘绵阳造\’品牌的推广之年,以做强人气为主,产品也偏向普通消费。”绵阳市商务局副局长郭芸说。
从“展”向“销”,带来大不同的效果,让一些参展企业后悔不已。“这次货带少了,明年一定多带些产品来。”广元一家茶叶企业销售人员黎素君说。
市民找回“熟悉的感觉”
9月10日中午,从展销会返城的2路公交车被挤得满满的。与老伴一起来逛展的陈敬德很满意买到了云南产的松茸,“价格公道,比在云南旅游时买的还便宜。”在买到实惠商品之外,这种熟悉的感觉也让很多市民留恋。
此前,绵阳曾举行过20年的“秋交会”,当时主要在街边搭展棚,市民边走边逛,销售的产品也以贴近市民生活的产品为主。“今年的展会,有吃有玩,还给孩子带了很多礼物。找到了那种久违的逛街市的感觉。”65岁的绵阳市民兰云龙说。
展销会也有部分遗憾。在平武展区,记者碰到了市民白女士,她手里提着三大包天麻、核桃、羊肚菌等产品。“唯一的遗憾是,展馆距离市区有点远,虽然有直达公交车,但还是多有不便,如果能多开通几条线路就更好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凯蒋君芳)10月23日,广元市优势资源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举行,签约项目81个,总投资470.49亿元,较上届西博会增长28.9%。本届西博会,该市重点推出招商引资项目103个,总投资645亿元。此次签约项...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