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郭桂花 记者 徐凯)6月12日,广元市利州区农村产权“七权”确权颁证首次在赤化镇启动后,拿到农村产权“身份证”的农民在想什么,又准备干什么?记者进行了追踪。
6月17日上午,看着眼前承包的上千亩核桃园绿意盎然,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赤化村村民陈平悬着的心有了着落。陈平说,眼下还没投产的核桃林正需管护,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就在他着急的时候,镇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用新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去银行贷款。“我准备贷到款以后,不但免费发种子、肥料给农户套种,还打算让他们入股和我一起搞核桃深加工呢。”
在赤化镇首家乡村小酒店,司马村一组返乡创业的村民张伯兵摇身变为小店老板。“现在房屋产权都给老百姓明确了,房子多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生点钱出来。”张伯兵说,他刚开的小酒店生意不错,周末游客爆满,所以加宽通村公路时他主动让出自家两米宽的地坎,“真的要感谢这么好的政策!”“现在的新证上有户主名字、土地面积,而且每块地都有一个地籍编号,有详细位置,详细坐标,就相当于土地身份证。”说起前几天新领的产权“本本”,司马村二组村民罗开元高兴地接过话茬说,土地、林地界限明确了,大家都不担心为田边地角扯皮了,想尽快流转土地、林地发展种养业。接下来,他们二组各家各户将积极出工出力,尽快恢复损毁的山平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一权”到“四权”,再到“七权”,随着利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权证的陆续颁发,这不仅让农民最期盼的事正变成现实,也使一些等靠要和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的观念得到转变。
目前,该区已完成20个村137个组5360户的确权颁证工作,有效激活了农村的生产要素。全区共引进社会资金6.2亿元,各经营主体通过对废弃农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了集体存量土地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仅全区43个家庭农场就流转土地4020亩,创造利润400余万元,其中参与土地流转和就地务工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上万元。
新闻推荐
曝“家丑”被投诉医生亮相全院□本报记者石小宏“现在的医院变化太大了,只要患者有什么需求,医护人员和医院都会尽量满足。”亲身感受广元市中心医院的变化,在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病号”秦深义老...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