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首个完备“应急”储备库信息系统建成
□本报记者 张雨
今年雨季,广元市利川区莲花村六组小朱家沟弃土场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威胁着数百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完全排除灾害隐患,必须在明年雨季前,对弃土场挡墙和排水系统进行彻底整修。但是,整个项目从公开招标到建设完成,只剩下不足半年的时间。然而,走完公开招标程序,理论上至少需要1-2个月,实际情况下,一些不可控因素更让招标过程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时间。
但这一次,在该弃土场被认定为抢险应急工程后,仅仅10分钟时间,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就从抢险救灾应急项目工程队伍储备库信息系统里随机抽取出了相应企业——该工程“跳过”招标,直接进入勘察和设计阶段,预计明年3月就可完工,确保在下个雨季前发挥作用。
据了解,10月27日,该中心建立了四川省首个包含房建(市政)类、地质灾害治理类、交通类、水利抢险类4大类项目的抢险救灾应急项目工程队伍储备库信息系统。今后,但凡该市实施的抢险救灾应急工程项目,都可像上述案例一样,不再使用耗时较长的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承建单位,而是直接在该系统中进行随机抽取。
目前,进入该系统的各类工程队伍已达89家,并且,该系统也与广元市级、县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一系统专门针对不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就可能给社会公共利益或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工程项目。”该中心主任王晓林表示。
应急工程时间“耗不起”
“小朱家沟弃土场项目,正好赶上了该系统试运行阶段,不过在该套系统建立前,处理类似事件,招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走‘流程\’。”随即,王晓林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过去的案例。
2012年8月,正值雨季,受强降雨影响,嘉陵江上游水电站泄洪排沙,导致广元境内嘉陵江水体浑浊,而采用嘉陵江地表水的广元西湾水厂被迫停止供水,广元城区近3万用户饮水告急,居民苦不堪言。为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该市决定修建在紧急情况下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应急供水井。但不尽如人意的是,供水井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的招标“流程”太长,导致供水井修建工作迟迟未能启动。“理论上说,公开招标的一系列流程,1到2个月时间即可走完。”该中心副调研员李松解释道,但是,应急供水井这种大型工程,其中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每一个环节的招标都很复杂,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那么该环节的流程就必须“从头再来”——再一次按照招投标流程,一步一步重新编标书、发公告等,有时一拖就是半年。
据了解,大型工程项目的招标工作,程序复杂、环节繁多,一旦出现不可控因素,例如报名企业家数不够、专家评标不规范等情况,就很容易导致流标,不仅影响项目进展,更牵涉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平时,工程项目可以‘慢慢来\’;但是,应急类工程却‘耗不起\’,问题倒逼我们作出改革。”李松说。
管办分离考评机制来助力
于是,该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4个行业主管部门,按各类抢险救灾应急工程的行业特点,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出了分属自己行业的抢险救灾工程队伍,并统一纳入该储备库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实质并非‘跳过\’招标,而是未雨绸缪,提前把招标程序‘走一遍\’。”广元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先和企业签定“框架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一旦有需要,企业就能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抢险工程。
同时,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和“透明”,该市实行了“管办分离”,凡抢险救灾应急工程项目,不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选定承建单位,而是由交易中心在储备库信息系统里进行随机抽取,整个抽取过程在行业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交易中心三方共同监督下进行。“行业主管部门‘管\’,交易中心‘办\’,分权制衡,避免形成‘行业垄断\’。”成都大学副教授李桂玲认为。
据了解,该市还制定了针对企业的评判标准和淘汰机制。每当应急抢险工程结束后,相关部门会根据应急速度、工程造价、施工结果等指标,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另外,将具有以不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抢险救灾项目、提供虚假材料、不履行工期、质量等合同条款、拒绝签订中选项目合同、转包或违法分包等情形的企业,及时清退出储备库。
对此,某入选企业相关负责人赖书名说:“被选入储备库,我们不会辜负政府的信任;并且,严格的考评机制,也让我们不敢怠慢。”王晓林告诉记者,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对入库企业实施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公示。企业进入该库并不是一劳永逸,对入库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才能更好保障抢险救灾项目顺利进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星)记者1月3日从广元旅游局获悉,元旦小长假3天,广元全市14个国家4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0.15万余人次,特别是剑门蜀道沿线4A级景区集群的规模效应显现。广元通过近两年对剑门蜀道旅游区的强...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