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晓铃)摩崖石窟在风化和雨水侵蚀的自然灾害面前怎么办?近日,“国保”单位广元千佛崖投资1358万元,开始试验使用全钢架构及新型材料对石窟进行保护。据悉,这是全国摩崖造像石质文物中,惟一使用该新型材料和结构的,它将对国内不可移动的石质、石窟文物保护,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据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张宁介绍,北魏时期开凿的千佛崖石窟,几千年来一直受到风化和雨水的侵蚀。传统的修缮方式,往往采用在岩壁上打洞或浇注混凝土,搭建砖木结构的保护棚。然而这种保护的缺点便是建好后不能拆卸,否则极易对脆弱的石质文物造成破坏。而由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提供的全钢构保护模式,使用钢架结构和轻质材料把整个千佛崖北面的石窟罩起来,既避免了对文物的切割,必要时还可进行无害拆除。
该工程计划于今年3月完工,5月1日前将对游客开放。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将收集室内外文物含水率的对比情况。如果这种模式能对文物起到有效保护,将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提供借鉴。
新闻推荐
□省人大代表、广元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田中文蜀道是我国150处大遗址之一,集军事通道、交通命脉、文化长廊、生态奇观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独特性。但自蜀道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开展以来,情...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