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穿暖还不算真脱贫,要让大家心里有快乐
本报讯 (记者 向朝伦 程文雯)12月22日,农历冬至。“开山门,请龙神!”随着一声吆喝一通鼓响,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龙灯村一片欢腾,四乡八里的人们聚到一起看耍龙灯。在他们的记忆里,上一次舞龙灯还是15年前的事了。
龙灯村是朝天区少数几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700亩土地,多在海拔1200米的石旮旯里。
从区上到村上,20多公里路,多是在石壁上“抠”出来的,伸头出车窗,悬崖峭壁直晃眼。“以前是泥路,一下雨,有些路段就被水冲得没影了。”小安乡乡长赵素梅告诉记者。
近几年,政府加大扶贫力度,逐步硬化了通村通组道路,全村种了1.8万株核桃、100多亩魔芋,年出栏5000多只土鸡、200多头生猪,今年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6000元,80%的农户添了摩托车……吃饱、穿暖、出行方便了,“大家总觉得还缺点啥。”
缺点啥呢?6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孙世居和大伙琢磨着:出去打工的多了,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孩子等,“不闹热”。“吃饱穿暖还不算真脱贫。”孙世居说,要让大家脸上有笑容、心里有快乐。
大伙儿想到了龙灯。
说到龙灯,村民孙遗德来了劲头:那些年,家家户户扎花纸、炒硫黄、搓捻子,排练,切磋。“一到过年,一个村几条龙,到周边去演,初一闹到十五才收场。看到什么唱什么,全是祝福话。”
村民孙守林回忆,小时候一到冬天,就盼龙灯。老辈人说,龙灯村的龙灯从乾隆年间就有了,一直舞到1999年,大量年轻人外出,此后就没人耍龙灯了。
“持续200多年的龙灯断了传承,实在可惜。”村民商议,现在日子好过了,有些年轻人也回来创业,加上大家返乡过年,应该把龙灯恢复起来。今年8月,朝天区扶贫移民局得知龙灯村人的愿望后,大力支持,拨款在该村龙灯寺旁修了200多平方米的龙灯坝,方便大家排练,下一步还打算发展乡村旅游。
龙灯村人来了劲,采购原料,扎龙骨龙身。冬至日,龙灯寺门大开,两条彩龙昂首而出。
“过年到,过年笑,脱贫致富奔小康”、“小汽车,四轮转,驮着儿女把钱赚”……两条彩龙起伏翻滚,一会儿来个神龙回首,一会儿来个抬头望云,逗得群众呵呵笑。“春节我们还要把龙灯舞到乡上,让大家都来感受龙灯人脱贫致富的欢乐。”孙世居说。
新闻推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样本开栏的话;“十三五”开局之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成为四川省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