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听说过水葬和土葬,但你是否知道,在巴蜀地区还有一种船棺葬,以木船为棺,却葬在土里。1月6日,记者来到广元市博物馆,在一楼历史展厅里,看到了一件出土于昭化宝轮院 (今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的战国船棺。
这具船棺长约5米,形似一艘独木舟。据博物馆馆长蒲泯宏介绍,这种船棺是楠木质地,直径在1米以上,制作时将其平放于地面,沿木纵切面削去上半部一小半,使其略呈半圆形,再将中部凿空成船舱状,底部亦稍削平,两端由底部向上斜削,使其翘起成船形。
宝轮船棺葬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西北一里的一个河阶台地上,当地人称之为坪上,1954年修建宝成铁路时,在此地首次发现了采用独木舟为葬具的墓葬群。当时发现的船棺葬有9座,其中完整船棺4具。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等学者1958年在《考古学报》上发表的《四川古代的船棺葬》一文中指出,当时发掘的船棺墓,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大小仅容一船棺,深约3—4米。墓葬头部均正对河流,船舱向岸的一端则放置随葬的陶器和铜炊具,铜兵器置于身旁,此外,还有少量竹木漆器及丝织品的痕迹。据考古学家认定,此批墓葬年代为早至战国末年或稍早,晚至秦及西汉初年。
“除了1954年的发掘,这个墓葬群在1986年和1995年还经历过两次抢救性发掘,3次共清理墓葬26座,出土文物四百六十余件,主要以铜器、陶器为主。我们博物馆里展出的这具船棺,是1986年发掘的。”蒲泯宏说。
除了广元,在重庆也曾发掘出过类似墓葬。有专家分析,由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便于行舟,长期傍水而居、长于造船的先民沿江而居,就自然产生了沿江河而葬的心理,逐渐形成造船为棺的独特丧葬习俗。除了巴蜀地区,在福建、江西的武夷山区,也有不少以船为棺的墓葬,“这也充分说明在当时的南方地区,船在先民的生产生活中地位极其重要。”
不过,其他地区的船棺葬往往悬挂岩洞或架在树上,沿江埋土而葬则十分少见,是巴蜀船棺葬的一大特色。也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意为乘一叶小舟抵达彼岸世界,发掘出的墓葬头部均正对河流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本报记者 程文雯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向朝伦程文雯)“怎样制作二维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产品”“手机照相,怎样转到网上给客户看到”……2015年12月28日,广元市昭化区举行返乡创业人员培训班,40多个学员纷纷掏出手机请教问题。这...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