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泽寺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法律明白人”调解纠纷的工作情况
云峰社区义务巡逻队的老人们在演唱自编歌曲《我是义务巡逻兵》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许年逾花甲,却依然秉持正义之念;或许不再谋职,却依然活跃于治安一线。如果社会由一个个社区网格组成,那他们便是网格中的守卫,为社区基层治理发挥余热。2月20—21日,本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来到广元市利州区,了解群众身边的这群义务法律人。
“老干部”成“法律明白人”
位于广元城西嘉陵江畔的皇泽寺,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往来游客众多。与此同时,这里也是兰渝铁路、西成铁路客运专线(简称“西成客专”)的必经之地。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给辖区的安定带来了挑战。2月20日,本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来到广元市利州区上西街道皇泽寺社区。
几年前,兰渝铁路、西成客专等重点建设项目纷纷落户此地,引发了不少征地拆迁、土地赔偿纠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区矛盾,社区党委迫切感到人不够用,于是集思广益引入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工作。
刘良胜是一名机电公司退休人员,同时,他也是利州区南河街道办事处体育场社区的一名“法律明白人”。去年11月,他发现所在小区业主因屋顶漏水与物业公司产生纠纷,于是提前介入调解,将矛盾快速化解在基层。据了解,在体育场社区,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5名,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记者发现,整个利州区的“法律明白人”大多是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基层党员、以及从事过法律工作的人,具备能够运用“法、理、情”准则,公平、公正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一些年龄偏大的群众法律知识较为薄弱,这样的‘法律明白人\’更能获得身边人的认同。”体育场社区党委书记陈思满说,如今老百姓已基本形成了有问题就找“法律明白人”、找社区的习惯。
去年8月,《广元市利州区培育“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实施办法(试行)》出台,明确各乡镇(街道)培育不少于5—10名法律明白人,各村(社区)培育不少于3—5名法律明白人。发生纠纷时,群众可自行选择或摇号确定其信任的“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
据统计,目前利州区已培育1061名“法律明白人”,对社区化解矛盾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甲老人社区义务巡逻
在广元有这么一个社区:居民超过70%都是退休老人,他们热爱生活,参与普法,还颇有几分艺术水准。他们中的很多人自愿担当社区的义务巡逻员,小偷见到他们也得“抖三抖”。他们还有一首原创主打歌,保你听过后记忆深刻。“我是一名义务巡逻兵,走过春夏与秋冬,不为金钱不为名,社区平安和谐牢记心中。我是一名义务巡逻兵,鲜红的袖标责任重,目光似剑邪魔惊,有力的脚步敲警钟……”2月21日,本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一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云峰社区的文艺活动室,就看到一群精神饱满的老人声情并茂地唱着这首主打歌——《我是一名义务巡逻兵》。
一旁的社区干部告诉记者,合唱团成员几乎全是附近一家国企的退休职工、或退休职工的亲属。
72岁的王有为也曾是这家国企的职工。2012年社区成立义务巡逻队,他开始构思将其与自己的音乐爱好结合起来。2014年,他参与社区巡逻,并完成了这首《我是一名义务巡逻兵》的创作,还带头成立了社区的科普文艺宣传队,也就是这个合唱团。
记者了解到,云峰社区居民近3万人,以老年人、青年儿童居多,其中老人占到70%。针对社区人员特点,安全防范、防范诈骗等科普主题逐渐成为社区宣传的重点。
在社区科普文化氛围的推动下,70名65岁以上老人自发组建成立义务巡逻队。队长周德寿告诉记者,这支义务巡逻队在利州区平均年龄最大,人数也属最多,平常一般分成7个组分散到各个居民区,由3—5名老人每天不定时进行团体巡逻。一方面起到了科普、法治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义务巡逻队形成的震慑感也有效地防范了犯罪,小偷小摸现象大为减少。
据悉,宝轮镇共17个村和7个社区,每个村社区都成立了几十人不等的义务巡逻队,为镇上的治安防范贡献了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鞠天敬田志林曾晶菁蒋京洲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志林)3月3日上午,广元市召开检察长工作会议。广元市检察院检察长陈齐鸿出席会议并指出,全市检察机关要服务大局,从严治检,推动检察事业全面发展。陈齐鸿要求,全市检察机关要适应发...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