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的农业种养循环大型沼气工程。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了22个扶贫专项2017年度实施方案,农村能源项目首次纳入扶贫专项。作为“消耗品”的农村能源如何能发挥“造血”功能,为贫困地区带来经济效益?贫困户能否依靠农村能源建设增收?
带着这一话题,记者近日走访了贫困地区和业界人士。
样板观察
沼气改变农家风貌
初春,地处秦巴山腹地的广元市昭化区石井铺乡长岭村绿意盎然,鲜有炊烟缭绕。得益于沼气扶贫项目的推进,该村罗国志家的厨房与传统农村的厨房形成了强烈对比。罗家的厨房干净整洁,沼气炉子开关一拧,蓝色火苗点燃,煮饭炒菜便轻松搞定。
3月2日,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在广元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村能源专家到罗家参观后,便对当地的农村能源扶贫模式点赞不已。
“跟用天然气一个样,但价格比天然气还便宜,比烧秸秆环保。”3月19日记者电话回访罗国志时,他告诉记者,沼气为当地农村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厨房一处,还有长期困扰农村地区的厕所问题。
罗国志家是贫困户,得益于扶贫项目的支持,他家以沼气为纽带,完成了厨房、卫生间和猪圈的统一整改,人畜粪污和秸秆先被利用起来发酵成沼气,沼气不仅满足了全家的生活用气需要,而且剩余的沼渣沼液还能通过专门管道排放至地里肥田,省去了化肥的施用,一个循环下来,罗家房屋整洁了,生活开销降低了,农业生产更绿色环保。
“罗家的这种沼气循环模式叫 ‘种养居\’一体化扶贫模式,近年来我们整合安居扶贫和农村能源建设资金,对辖区内实施旧房改造的贫困户,按每户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统一开展改厨、改灶、改厕、改圈‘一池四改\’,将农村地区的3500余口陈旧户用沼气池充分利用了起来,实现了18个传统村落旧貌换新颜,带动了每户贫困户减少用电、薪柴、劳动力等开支近2000元。”昭化区农能办主任李子彦告诉记者,当地还探索了农村能源长效运行机制,成立了沼气专合社,实行养殖业主交排污费2元/头,受益农户缴用气费0.8元/立方米,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形成处污、产气、供气、供肥与维护“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了“户、企、政”三方共赢。
此外,当地还在一个新村聚居点试点,委托企业经营集中供气项目,将财政投入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65万元,按照1:2:7的比例分别折股量化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去年每股实现分红367元,助力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元。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志林)3月7日,广元市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16年全市政法工作,部署2017年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冯安富,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胡国民,市法院院长邓庆国,市检察院检察长陈齐鸿出...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