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利州区共接待游客2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38.2万元。近年来,利州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打造了一批以花卉观赏为主题的新景点,发展“花海+”产业链,为公众提供以花卉为主题背景的观光、休闲、餐饮等服务,从而提升当地群众收入。图为游客在赤化镇花花世界花卉园艺产业园游玩。
谢谦李安玉本报记者张文良摄
邱婷本报记者刘俊
近段时间,赤化镇泥窝社区的花花世界花卉园内50余个品种、数万株鲜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蜂拥而至。
七色的花海姹紫嫣红,醉了游客,也鼓了当地群众的腰包。而这些,得益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
近年来,利州区坚持总体谋划、系统推进,走出了一条以“七权同确”为突破、以“三确”为路径、实现“三创”成效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子,实现资源转活、村民增收的目标。
去年,泥窝社区居民吕平元带领几个村民,成立了广元花仙子园艺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多亩,打造泥窝花花世界花卉博览园。
“七权同确”资产盘活
“由于我们资金有限,就需要向银行贷款来进行园区建设。”公司法人代表吕平元说,“好在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后,我们有了林权证、土地使用证。我们就用拿到手的证,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贷了1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目前,围绕发展“花海+”产业链,花卉园中花卉观赏、文化展示、趣味游乐等6大功能区也正在逐渐完善。园区的建设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60余户群众发展特色美食、零售等配套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自从建园区开始,我就在这里面打工了,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块的收入。”泥窝社区居民刘冬兰说,她还流转了几亩土地,按每亩800块钱算,一年算下来还是有3、4万块钱的收入。
从2014年开始,利州区启动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林权“七权”为突破口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通过确权颁证逐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解决了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等不能抵押、不能贷款、不能变现的难题,把农民的“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
股权纽带按股分红
像这样的例子,利州区还有很多。在白朝乡,当地群众也是感受到了“七权”同确的益处。
“一般我们平时拿托盘姿势是这样子的,手心能握一个鸡蛋,托盘放在上面……”5月5日,白朝乡月坝村乡村旅游服务礼仪培训正在进行,内容涵盖了基本的站姿、坐姿到迎送客人、端茶倒水等乡村旅游服务各个环节。
月坝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吴光成介绍说,“我们村从事服务行业的年轻女性,在旅游接待服务上还有一些欠缺,所以要经常性地开展服务礼仪培训,让到月坝村来的游客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按照“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合规、群众认可”的原则,月坝村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量化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骤,做实集体经济发展主体。并以股权为纽带,构建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月坝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运营资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最终清算收益并按股分红。
“全村量化3800多万,这个资金就以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跟利元国投公司签订合同,把我们的资源变为资产又变为资金。”吴光成说,“去年,我们的营业额收入在220多万元,给老百姓人平分了100块钱分红,今年营业额预计达到300万元。”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所有权等“七权同确”为突破,以确定集体资产价值、成员资格和经济组织等“三确”为路径,利州区将农村集体各类产权分门别类确权到村、到组、到户,做到农民集体和农民家庭各类产权归属清晰,共清理集体资产总额18.89亿元,确认成员184912人,量化资产13.15亿元,量化资源18.49万份。去年,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723.6万元,农民人均达96.5元,实现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收益1352万元。在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学习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活动的通知》中,明确从前三批国家试点单位中选择20个县(市、区)作为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利州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围的县区,经验向全国推广。
新闻推荐
根据整体工作部署,我公司将对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以下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公开选聘,欢迎各单位积极参与报名和选聘。一...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