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怀英
开着三轮车在田野间奔跑运输秧苗,10余名村民在秧田里插秧,旁边的育苗池里鱼苗也正加快生长……端午节前后,浩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连春忙得不可开交。
尽管忙,但昭化区磨滩人冯连春觉得很充实,因为这是他“稻渔梦”实现的图景。
一个电视节目引发“稻渔梦”
70后的冯连春,在广东打过工、经营过砂石,但终未如意。
2017年夏天的一天中午,刚吃完午饭的冯连春打开电视,CCTV-7频道正在播放湖北武汉一家两层酒楼,每天的香辣小龙虾卖8000斤左右。
“这家酒楼生意太好了,主打香辣小龙虾,中午晚上顾客爆满,还排着长队等候……”冯连春说,“自那以后,我就萌生了养殖小龙虾的想法。为此,我专门买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专门到成都、重庆、江油等地考察,请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帮忙策划、指导。”
在昭化区,知道稻渔的人多,但知道稻虾的人不多,冯连春成为昭化区第一个规模化种养者,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经过充分准备后,冯连春2017年投入50万元,流转了昭化区王家镇红庙村一、二社土地170亩,进行稻渔(虾)养殖;2018年投入65万元,承包了磨滩镇金包村的160亩水田……
“一是水资源丰富,二是田埂要宽,三是要粘性土,所以选环境非常关键。”冯连春说。为了选址,他跑了昭化区的虎跳、清水、丁家等乡镇,最后昭化区农业和农村局的专家们给他推荐了王家镇和磨滩镇。
2020年330亩稻鱼虾将获200万经济效益
亲戚朋友都觉得冯连春很傻,把金钱和精力投入到风险高、收益低的农业上。可冯连春却象着了魔,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一门心思扑在土地上。每天都能看见他开着三轮车在狭窄的田间小道上转悠,本就黝黑的皮肤,晒得更黑了。
冯连春算了一笔账:和一般的水稻种植相比,通过养鱼除草,节约近三分之二的人力成本,去年王家镇170亩水田除去稻沟还剩100亩,收稻谷3万斤,磨成稻米1.6万斤,按20元/斤计算,稻米卖出32万元,稻米价格在以前的基础上翻了5倍。去年,共收稻鱼8000斤,按12元/斤计算,近10万元;放了12万元的虾苗,如今已纷纷上市,最高可卖30元/斤。“2020年,稻鱼和稻虾将达高产期,王家镇和磨滩镇330亩水田,将产生2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从土地上‘种’出来的200万,比做生意赚的钱更有满足感和喜悦感。”从小在农村长大,让冯连春对农村和农业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有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稻渔(虾)产业示范园的支撑,力争3年内将金包村打造成全区虾苗种基地和垂钓、休闲的旅游胜地,目前正在修建万田稻米加工厂。”谈到今后的发展,冯连春充满了希望。
新闻推荐
邹自景调研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运行情况时强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兰宜谦)6月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对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广元经济技术开...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