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本报记者常力文唐彪周小丁
密封的医疗废物转运车直接运抵处置车间门口,初步消杀后卸料投入灭菌车,再进入高温蒸汽处理锅,经过70分钟的高温高压和破碎处理,废弃口罩等医疗废物即可成为普通的城市垃圾。
面戴专业口罩,身着防护服,利州区环卫事务中心医废处置站工作人员全程蹲守医疗废物的整个处置过程。“医疗废物通过专用灭菌车送入高温蒸汽处理锅,真空压缩后进行消毒灭菌,体积减少一半以上,再破碎处理后就可以送往垃圾焚烧厂焚烧发电了。”医废处置站负责人武正荣介绍说。
作为全市唯一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肩负750余家医疗机构医废处置的重任,武正荣这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转业军官,从大年三十就坚持在一线,带领医废处置站全体员工,克服收运路线长、疫情传播风险高等困难,严格按照医废处置管理条例开展工作,消杀防疫防控,日处理医疗废物近6吨。
“如果说治病救人是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那么医疗废物处置和环卫一线,就是一个看不见病人、却接触得到病毒的隐蔽的第二战场。”利州区环卫事务中心主任戚晓东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利州区环卫事务中心迅速召返所有春节休假人员,从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公厕管理、有害垃圾收集、医废处置等各方面建立疫情防控线,重点着眼涉疫医废处置和废弃口罩处置这看不见病人、却接触得到病毒的“隐蔽战场”,“专车专运专人管,即到即消即处置”,提高两类废物的处置管理层级,打响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据统计,截至2月4日,医废处置站处置疫情爆发后产生的医疗废物近80吨,其中涉疫医疗废物和废弃口罩540余千克。
“从1月26日开始,我们就敦促协调辖区内所有居民小区和办公区域设置了红色有害垃圾废弃口罩垃圾桶,并在万达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也设置有害垃圾收集桶,每天安排专人专车收集转运,确保废弃口罩及时有序高效规范地进行无害化处置。”万缘环卫所所长佘林军告诉记者,“规范处理使用过的口罩,这既是保护群众,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据统计,利州区环卫事务中心在市中心城区59个点位设置特殊有害垃圾(废弃口罩)收集桶379个,从套袋收集、专人管理、专车收运、末端处置等方面加强管控,有效防止了病菌传播。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环境卫生整治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生活垃圾囤积,减少病菌滋生,利州区环卫事务中心统筹调度40余台生活垃圾收运车,以超平常两倍的频次开展生活垃圾清运;全面加强市中心城区111座环卫直管公厕、14个垃圾中转站、2100余个果皮箱、1800余只垃圾桶清洗、保洁和消杀,确保每日药物消杀灭菌不少于2次。3000余名一线环卫工人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累了、困了,就在驾驶室、休息点里略微打个盹,用冷水洗脸提提神,又开始奔忙在清扫保洁、垃圾收运一线,用一身橙黄扮靓城区大街小巷,致力维护干净、整洁、安全的市容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勇记者唐彪)2月4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进一步激励引导广大人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担当作为若干措施》(以下...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