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青川新闻 > 正文

震后重生 十年蝶变

来源:华商报 2018-05-08 02:56   https://www.yybnet.net/

时光匆匆,距离2008年“5·12”大地震已经十年

华商报记者近日走进当年地震重灾区

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去聆听、去感受

今日推出系列特别报道之一

回首那场灾难

有一群坚强的孩子

为那段伤痛

点亮了希望之光

“可乐男孩”薛枭

“敬礼娃娃”郎铮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翠青

……

你还记得他们吗?

十年里

他们的人生

被如何改写

当初的梦想

实现了吗

他们又如何

用时间治愈自己

1 青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翠青

注册了自己的速录公司

【人物名片】何翠青,23岁,汶川地震时,13岁她的正在青川县木鱼中学读初一,本已逃出险境的她折回宿舍救姐妹时楼房垮塌,被埋在废墟下50多个小时,获救后失去了右小腿。中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发起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中,何翠青获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4月17日下午,在成都市祥和里的一处民宅,华商报记者如约见到了何翠青。眼前的女孩,有着白皙的皮肤,留着精干的头发,一笑便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一身修身的职业套装,整个人看去神采奕奕。

从重庆来到成都发展

承接会议速录业务

何翠青一身职业套装出现在华商报记者面前时,手上还提着一个沉重的电脑包,电脑包鼓鼓的,她说里面还塞了一部速录机,这是她办公的必备工具,因为约了小伙伴要做公司宣传网站,所以出来顺便将电脑带着。

何翠青今年23岁,从学习到工作,速录机陪伴她走过8个春伙,如今她已是一名高级速录师。学速录,也是阴差阳错,并非己愿。她说,地震过后,她在医院里养伤花了大半年,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从四川远赴山东威海,本来要找一所学校继续读书,毕竟考大学才是她的梦想,但因为种种原因,进了一所速录学校,学了三年后,被招聘到宁波的一家速录公司,后被调到重庆做速录培训。

一分钟能打出220-240个字,这只是保底,对于熟悉的文章,何翠青说极限速度是每分钟500个字。也正是因为对速录机有驾驭能力,今年初何翠青辞职了,她想单飞。先是自己注册了一家名叫青辰速录的公司,只因“不想跟老领导抢生意”,便离开熟悉的环境,从重庆来到成都。“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为了给客户开发票方便些。”何翠青说:“其实,更多的都是自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接单,基本是和会务公司合作,他们承接的会务,大会举办方需要速录师,会务公司就会来找我们。”

4月18日下午,何翠青公交转乘地铁,来到成都郊区一酒店,这里要召开一个医药行业的大会,何翠青是此场会议的速录师。从位置的选取,到大会议程及资料的索取,何翠青忙前忙后地跟会务工作人员沟通。她行走缓慢但看上去很正常,沟通时满脸的认真,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她说,因为医药行业的讲话会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尤其是一些药名,不提前熟悉的话,只怕音同字错,还是有必要提前做些功课。只见她打开电脑,并接好速录机,很自然的将速录机放在双腿上,总共24个键,左手掌管12个,右手掌管12个,和人说话是同步进行的,基本做到话音落、文稿出。

看着她纤细的手指活跃在速录机上,让人很难想象,她是那个在地震中除了失去右小腿、整个左侧身体因压迫而神经受损,导致手脚无法用力的人。

被压废墟下时没想过会死

最难过的是新衣服毁了

身体留下的伤痛,不由得让何翠青的记忆也拉回到10年前。对于何翠青来讲,10年前的自己,不懂什么是灾难,不懂得害怕,地震来得太快,楼房开始晃动时她没在宿舍,但想到宿舍里的小伙伴们多数还没起床,她火速返回,“真的容不得你思考,就是本能的,去摇醒姐妹们,瞬间垮塌的宿舍楼将自己也压在下面。”

“不知道埋了多久,只知道重物砸在身上时,我趴到地上,姿势有点儿像匍匐前进的样子,左手被压在了胸前,动弹不得,也让自己呼吸困难,我就不停地喊救命,不停地用右手向四周刨,想挖开一点空间,腾出左手来好出气!但作用不大。”何翠青的印象中,当时就没想过会死,哪怕是可能,只是不停地喊“叔叔,救救我!”但同时又很矛盾,“我们宿舍楼都塌了,我妈肯定知道了,她要找不到我一定很着急,一边担心妈妈找不到我会伤心,一边又害怕见到她,因为前一个周末回去的时候,我悄悄地把她的手表带到了学校,怕她训我,还在乎身上的衣服,是妈妈才给我买的,一定脏了,最心痛的是被抬出废墟时医护人员拿剪刀剪我身上的衣服,心疼衣服。”何翠青现在想起都会笑当时的自己,年龄决定了想法,真的好幼稚,身上虽然也很疼,到处都疼,可心里却想着的是衣服和手表。

何翠青说,获救后她也是听别人说的,她被压了50多个小时,是第89个从学校废墟里挖出来的活人,也是最后一个。

为了看上去像正常人一样

装假肢的她照着镜子苦练

由于被埋时间太长,何翠青右小腿肌肉组织坏死被迫截肢;整个左侧身体,也由于被埋的时间较长,神经严重受损,“我当时整个左边的身体都没有力气,后来转到深圳市医院治疗,养了大半年,包括做复健,感谢那里的医护人员,最终将左手左腿保住,包括现在,右臂虽然能抬起,但也完全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如,手上的力量也是一点点练,现在至少能打字了。”后来,何翠青又被安排前往北京安假肢,不管是看病,还是装假肢,都是政府的安排,全部免费。

右小腿戴上假肢后,因为不习惯以及力量的原因,走起来总会让人觉得一跛一跛的像个瘸子。“女孩子嘛,慢慢的长大了懂得爱美了,就不想让人看出自己不正常,于是就一遍一遍地苦练,照着镜子一遍一遍地走,也不记得练了多久,就是要看上去像正常人一样……”何翠青说这些话时,脸上流露着倔强,“但是你知道吗?因为现在我还没有经济能力给自己安装好的假肢,所以现在用的假肢总会磨破肉,前一阵在家静养,就是假肢戴得磨破了肉,实在是没法凑和了,只能卸下来在家养伤,基本磨破一次,就要在家养个十来天的伤,伤养好了再戴上,再磨破……这些年来如此反复……”

“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变成残疾人,从来也没拿自己当成是残疾人,即便截了假肢,也没哭过,只是,在头两年不能正常走路的时候,夜里睡觉时梦过很多次飞快地奔跑,小伙伴儿一起嬉笑打闹,醒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哭了……”

何翠青身边的几个小伙伴都是她的发小,也都遭遇了汶川大地震,小唐失去了一个脚趾头,目前何翠青从重庆来成都就借宿在小唐的租住屋里。还有小乔,都是一起长大的。目前小乔做的是网页设计,他也会从城的另一端,来到小唐家,帮何翠青设计公司网页。当时因为重物压迫双腿的原因,如今小乔两条腿走路无力,脚抬得不高,很容易摔跤,“我和他最怕的都是摔跤,我几乎年年都摔跤,地面稍有不平,毫无应对能力,只能直挺挺地摔下去,因为脚踝不像常人那样灵活……”

但不管怎样,何翠青都很乐观,她周末也会和朋友相约去爬山,全程不要别人帮助,就是想像常人一样活着。她说,当下紧要的就是开拓业务,多接几单速录的会议,多挣些钱,给自己重新换一个质量更好的假肢,不用受磨肉的罪……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

2 总理让路女孩宋馨懿

家里满墙奖状见证了成长

【人物名片】2008年5月14日9时40分,北川的一片废墟上,几名战士抬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一路飞奔,两旁的人迅速让出了生命通道。人群中,一位老人只来得及匆匆看了一眼小女孩,就赶紧让到路边。这位老人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随后,人们把小馨懿叫做“总理让路女孩”。

成都棕南西街5号院,13岁的宋馨懿在这里住了7年。2011年,长期关注馨懿的一个陕西爱心单位买下了这套位于2楼的三居室,并将其提供给馨懿以及照顾她的叔叔宋岗居住。不足百米,就是她曾就读6年的棕北小学。楼层低是为了她上下楼方便,学校近也为了家人能方便照管。

去年6月,馨懿进入到离家不远的棕北中学上初中。“最佳班干部”“少年小作家”“优秀小助手”“爱心小天使”……家里满墙的各类奖状见证了馨懿的成长。当年那个小萌妹如今已是个身高1米6的中学生了,已经能够自己上下学,自己整理书桌打理床铺,自己去补习班,自己出门与小伙伴逛街看电影。

不过,在馨懿的成长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她的笑脸。不管什么话题,她总会“咯咯”地笑。即便是遭到了叔叔的“教训”,她也能很快在另一话题中把“不愉快”抛得老远。就像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可爱一样。

3 可乐男孩薛枭

当了可乐“博物馆馆长”

【人物名片】大地震中,薛枭被困废墟80个小时,被救出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这一幕被央视的镜头定格成了永恒,这个18岁的男孩从此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可乐男孩”。

如今的薛枭比十年前胖了,整个采访期间,额头上的汗水也没干过。“你看,这就是胖的烦恼,满头汗水,衣服一天要换几套。”28岁,用调侃的话说,已略带“中年油腻”。

入读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保送上海财经大学,还未毕业就收到可口可乐公司的橄榄枝。过去十年,薛枭顺利完成一个高中生的“人生三级跳”。薛枭如今的工作地,是位于成都新都的“可口可乐世界”,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可口可乐博物馆。薛枭的身份,是这里的负责人。目前,薛枭的生活平静,没有任何的名号束缚,“可乐男孩”跟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薛枭说,什么是“可乐男孩”,内涵不在这简单的四个字,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事情,泰然处之的乐观精神,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也许这就是当年引起关注的重要原因吧,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周围的人都很乐观,有不少因为地震截肢的人,也没有人因此而走不出来。”对于他而言,延续这种精神更加重要,如果能够影响到别人就更好了。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摄

新闻推荐

抓住新机遇 青川人拥抱新生活

农家乐生意好,闫恩华笑嘻了。□本报记者刘佳文/图“我们与养蜂大户和贫困村合作,由我们制定蜂蜜收购标准,请养蜂专家和技术人员分阶段给蜂农授课,然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现在蜂农收入普遍在5...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震后重生 十年蝶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