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瑞福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贵港市农业部门如何按照市委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潜力,多管齐下,全力推动“三农”工作新突破?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农业局局长黄炎林。
黄炎林说,贵港市“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递增6.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递增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10000元,年均增长13.6%。
具体指标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 到“十二五”末,粮食总量达151.5万吨以上。原料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220万吨,产糖27万吨,产值7.7亿元。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86万亩,产量130万吨,产值22亿元;桑园面积达20万亩,鲜蚕产量4.0万吨,实现产值8.8亿元;水果产量达20万吨,产值6.0亿元;木薯种植面积达50万亩,产量40万吨,产值6.0亿元;食用菌播种面积达1200万,产量12万吨,产值3.5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值3.0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值1.5亿元。力争到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0家以上,培育发展10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户专业化生产率达60%以上,形成 50 个以上特色效益突出的专业村(屯),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150亿元以上。
黄炎林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落实好“三农”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为农业和农民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认真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引导、典型示范、科技推广、产销衔接等服务,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二、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的力度,依法保证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步,确保公益性项目和重点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 确保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扶持科技示范户,加强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技术精,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继续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覆盖范围。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