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职业学院 杨雯婷
丽尼的散文始于20年代末,压轴之作《江南的记忆》写于抗战时期。他的散文语言流畅别致、诗情浓郁真挚。本文从《春的心》(1931年)语言的修辞手法着手,浅析丽尼散文独特的魅力。
一
象征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散文内涵的丰富性。
象征,是“以物征事”,是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是以物示义,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运用象征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春的心》中很成功地使用象征的修辞手法。作品中“我”“寻找着”、“继续寻找着”、“不断地寻找着”、“任然寻找”春天里的“一枝桃花”。春天里的“一枝桃花”就是春天的“心”,象征着“我”执着的信仰和追求。“少女们”象征着“我”追寻途中善良可爱的人;“藤和刺”象征险恶的环境和人事;“微风”象征不理解但没有恶意的人;“怕人的晚霞”象征着弱小怕事的人;“苍古的庄园和废墟”、“母亲的住屋”和“儿时的游伴”象征和我有着至亲关系,曾养育了我陪伴了我的人。这种种意象渲染的是“我”追求“一枝桃花”的执着与专注。桃花是春天最普通、最寻常的一种植物,但是它热烈、浓郁,“我”是一个简单、执着和幸福的追求者,沐浴在春天里。
这些还可以从作者的经历和自述中得到佐证。早在1925年,年仅16岁的少年丽尼就组织学生参加反帝运动被学校开除了学籍。1926~1927年间,考入武汉邮电局任职员。由于“厌恶邮局腐朽的环境吞噬自己的善良本性”毅然丢掉“铁饭碗”到上海劳动大学旁听,随后认识了吕骥、荒煤等志同道合的爱国的文学青年。1932年参加上海“左翼剧联”,主编进步刊物等。
1935年12月与文学青年英子的书信中,丽尼写道“我有深切的信念,书生也并不是这样完全无用的。见着逐渐复活起来的‘五四\’精神,心头不自主地感觉着兴奋。”这些文字真实记载着丽尼当时的心意。由此,我们可以相信1931年创作的《春之心》中我追寻春天里“一枝桃花”的深刻寓意,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我”追求的执着与心无旁骛。
二
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散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把人当做物来写,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运用比拟修辞手法,可以把物写得更加生动活泼,使读者感到亲切有趣,可以使作者的感情得到更充分的抒发。
《春的心》中巧妙地使用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味。作者把春天当成人来写,“我”在春天的“怀中”追寻自己的信仰;把春天的桃花写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红色的引诱,如同处女的唇一样”;“藤和刺”就像无数的敌意的手“扯住了我的衣角”;“微风”如不理解我的朋友,虽然劝解“我”却得不到“我”的回应,而忍不住“怨语”,抱怨“我”的“冷淡”。“晚霞”象征着弱者,“太阳沉落了”就意味着他们最虚弱的时候到了,高居天上的也害怕黑暗里的不怀好意的人。
《春的心》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短短三四百的文字,却给我们营造了情景、塑造了各色形象、抒发作者真挚的感情,实为可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丽尼为文中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更能理解他后期的散文创作及翻译的巨作取得的成就。
三
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散文情感的独特魅力。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恰当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可以强调语意,突出情感。
丽尼在《春的心》中对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经相当自如,没有任何做作的痕迹。这很难得。“我寻找着,在春的怀中,想得到一枝桃花,春是这般美丽的。”这一文章的核心句子在全文出现三次,每个句子之间隔了三四个句子。文章的点睛之词“一枝桃花”反复出现四次。句子和词语不是简单的重复,随着文章表情达意的需要而恰当地重复出现,读者没有感到丝毫的刻意的重复与啰嗦。
此外,句子长短排列错落有致,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交错使用,使丽尼散文的语言既整齐和谐又活泼生动。作者饱满的情绪在这简洁别致的文字、错落有致的句子排列、恰当反复出现的点睛之句、点睛之词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所以,读完《春的心》中最后一个段落:
我寻找着,在春的怀中,想得到一枝桃花,春是这般美丽的。
苍古的庄园和废墟,我在幼时所曾沉醉的,如今都已被我遗忘。
当太阳沉落了,怕人的晚霞回照着我母亲的住屋的时候,有我儿时的游伴在那里轻声叹息。
但是,我仍然寻找着,离开着他们而寻找一枝桃花。
我们被作者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
在丽尼的散文中被大家称颂最多的是他散文创作中浓郁的诗情。我以为,这恰恰是因为他能从容运用反复修辞手法,恰当反复点睛之句和点睛之词。所以当我们像巴金老人那样读到“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的!”(《江南的记忆》)时,我们为之感叹的同时别忘了,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丽尼1931年创作的《春的心》中就感受到了。这些饱含深情的语言就是丽尼留给我们永远的财富,它们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在现代散文的发展上所作的贡献”。
吴组湘在《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散文卷的序里指出:“因为发扬‘五·四\’以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形成了说真话的风气。讲肺腑之言,抒由衷之情,写真切的见闻、感想,干扰虽多,顾忌不大。作者仍能各有表现。”丽尼是其中的一员。探析《春的心》,我们感受到他的散文情感真挚、诗意浓郁、内涵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春的心》是丽尼散文创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