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思
“新平村前雀儿飞,郁江流水鱼儿肥。”
腊月二十四,正是农村扫尘准备过大年,记者来到港南区瓦塘乡新平村采访。未进村,一群麻雀正在稻田里翩飞,路的一边,正是滔滔郁江,想必鱼儿正肥……于是,借用了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诗词。
陪同记者采访的贵港航运枢纽库区管理员陈信清指着一座泵站告诉记者,“正是这个泵站,使得这片农田由‘望天田\’变为‘旱涝保收田\’。”
陈信清所说的泵站是一座30千瓦的抽水泵站,是贵港航运枢纽库区防洪排涝工程的组成部分。像这样的泵站,在新平村共有2座。
陈信清介绍,1999年,随着贵港航运枢纽主体工程投产,贵港航运枢纽库区防洪排涝工程也全线投入使用。贵港航运枢纽库区防洪排涝工程由防洪堤、闸坝、抽水泵房组成,主要防止郁江库区江水倒灌入支流小河小溪,并在雨季时把河、溪迳流或积水抽排到郁江河道,抵御郁江水内泄,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耕地和村庄,确保贵港航运枢纽发电生产、船闸通航,减少贵港航运枢纽库区土地淹没。这种模式在全国水利水电库区建设中独树一帜,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枢纽工程的先进典范,造福了一方百姓。
贵港航运枢纽防洪排涝工程位于贵港航运枢纽拦河大坝以上贵港、横县两市县郁江两岸的60公里区域,共47座防洪堤,修建有27座泵站,安装运转着7台全调节轴流泵,总装机容量为17251千瓦,共防护被淹没线以下耕地14458亩。在新平泵站值班的工作人员陈宗庆告诉记者,这个泵站日常运作所需经费全部由贵港航运枢纽公司负责,免费帮助该片200多亩农田水利抽灌水。
听说记者要来泵站采访,新平村委主任黄庆昌高兴地指着稻田说,“建泵站前,这片稻田每年都被掩得白茫茫一片,收成减少;泵站建好后,下雨时泵站就把积水抽走,秋旱时通过闸坝将郁江水回灌稻田,旱涝保收啊!”这不,去年,黄庆昌家的水稻亩产就达1000公斤,是泵站建设前的一倍。
粮食富足,富余下来的劳动力就外出打工。新平村几乎家家户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在黄庆昌家,记者见到刚刚从广东回家过年的大儿子黄海伟,他告诉记者,只要粮食够一家人吃,年轻人再外出务工找活钱,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说着话,黄庆昌正忙着给记者分享他刚刚置办回来的年货:芝麻饼、糖、饮料,大阉鸡、鸭、腊味更是不能少。过年了,老黄说一定要办得丰盛点,让全家老小开开心心过大年。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