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帖
要过年了。几天前,母亲说,今年她想回老家过年。
在母亲眼中,故乡的年也许最像年。除夕中午,同族的各家相互赠送饭菜;大年夜,街道上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初一上午,拜年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每一项都透着浓浓的年味,那样温馨、火爆、祥和。初一下午,多年不见的老乡邻,会从东南西北纷纷赶来,泡一壶茶,点几根烟,一谈就是一下午,言语中散发着乡情的温暖。抽时间到街上、村头走走,曾经熟悉的田野、池塘,也默默传送着温馨,每条胡同,每棵树,每间房里都充盈着情意。
我已两年没回故乡过年。两年前过年的情景,仍清晰地回荡在脑海中。那次回去,见了人,见了物,都感到亲切。除夕晚上,和七八个叔伯兄弟一起喝酒,很尽兴,喝到最后有些迷糊,但心情一直十分高昂、愉快,母亲在一旁高兴地看着,她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
故乡是精神之根,只有离开故乡的人,才会懂得故乡的分量。
现在,母亲的身体还好,老人家想回就回去一次吧,让她再次感受感受故乡的年味,尽管那里没有空调、暖气,尽管老房子没有楼房舒适,但我没理由不让母亲回去,我理解母亲的心思。(陈德均)
跟帖
我基本只能一年回一次家,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想跟父母道声:“辛苦了!”(琉璃)
我不是个会表达情感的人,我现在最想对父母说的是感谢。感谢父母的无私养育,感谢父母宽容我的一切,感谢父母永远地为我挡风遮雨,感谢父母默默地支持我所有的决定。我希望父母可以一直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我会孝敬他们,让他们好好地享受生活。(邵水)说实在的,盘点近几年在城里过年的过程,实在是没有感觉到什么开心和幸福,似乎就觉得过年只不过是撕下旧对联贴上新春联,只不过是亲戚朋友你吃我一顿我吃你一顿,只不过是看了一场炒作了半年的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我生于乡下,长于乡下,那里有我的父母,有我的亲朋族友,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一定带上家人到乡下过年去!(周照斌)
每年儿子都回来过年,可是今年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不能回来了。虽然有些失落,可是孩子的工作重要,我是能够理解的。前几天,我买了个摄像头,开始学习使用上网聊天。这样,过年的时候,虽然儿子不能回来,可是我却可以和他视频了,不仅能够聊天,而且能够看到人,这和儿子回来过年不是一样吗?(劳念)
有一年春节,同学聚会,已当了乡镇书记的上铺兄弟老卓,潇洒地给我儿子派了个有200元压岁钱的红包。我虽有备而来,但口袋里装的尽是散钞。人家老卓给200元,自己总不能拿10元回敬他的儿子啊。怎么办?想着想着,我一把抱起儿子朝卫生间走去。进了卫生间,我对儿子说:“快把刚才叔叔给的200元给我。”并向他承诺:回家后立即还他。过了一会儿,我也学老卓一样,很潇洒地把200元压岁钱送到他儿子手里。转眼间,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当年那次聚会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我虽然对儿子承诺,回家后立即把钱还给他,可是,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兑现这个承诺,儿子也从不提及。我尴尬地想,莫非儿子真的忘记了这200元压岁钱?但我又欣慰地想,也许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李东凡)
在中国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里,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农历新年才是真正的新年。它体现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家庭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儿时,鞭炮、春联、福字、拜年、压岁钱等过年的“符号”在我心中分量很重;工作后,春节是对丰收的纪念,是向美好未来重新出发的佳期。(驿翔)
我过年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问候是:“有对象了吗?”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祝福是:“祝你明年过年领个对象回来。”听到次数最多的关于亲友的消息是:“你看×××都有对象了。”(猫朴)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因为这意味着压岁钱、新衣服、好吃的。自从开始工作后,就特害怕过春节,因为春节对我们这些在外漂泊的“白领”来说,意味着两三个月的工资不见了。给父母的过节费(尽管他们肯定不要,但是多少还是要给点的),过年的花销,亲戚之间的来往走动,小辈的压岁钱等等。所有这些加起来,真让人发愁,古语说得好:年关难过呀。(刘冰倩)
常言道:“廉不廉,看过年。”“逢年过节”是检验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关键时期。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当好廉洁自律的“带头人”,时刻保持高度的戒备,做到“厚礼不移廉洁志,金钱不动公仆心”,什么样的事该办,什么样的事不该办,心中都要有一条“底线”,坚决不闯廉政建设的“红灯”,绝不能“化公为私”或以权谋私。(王涛)
春节临近,上网浏览了一下网友的议论,感觉有些方面过于沉重了。首先大家高呼过年回不起,给父母亲友送礼,给小辈准备压岁钱,数目小了都拿不出手,经济上就有不小的压力;其次从“亲戚关系图”和“拒酒词”受捧的程度来看,过年回家面对一个大家庭所受的精神压力也不小;还有一些单身男女则因为单身问题饱受父母亲戚的催促询问而苦恼。春节本该是一个难得的相聚机会,联络感情,享受家庭的温暖与节日的欢乐才是节日的意义。其实,过节最该准备的是欢乐的心情、对家庭的爱以及对亲朋好友真挚的祝福。(张蓓)
下期话题: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拉开帷幕,您认为今年的春运有什么亮点?您对春运有何感想?欢迎参加讨论。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