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摩登
日前,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10年以来,贵港市三区先后成为“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即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参保人数51.07万人,享受养老金人数14.6万多人,真正惠及千万群众。上月28至31日,记者对贵港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进行了采访。
上下齐心促参保
去年9月,港南区同时开展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短短3个月,该区参保范围覆盖了全区。截至去年底,该区“新农保”参保159839人,城镇居民参保4112人,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据港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谭立团介绍,刚开始时,有部分居民对“城乡居保”缴费政策不了解,生怕钱交出去了回不来。通过宣传和发动,和群众算实惠账,给他们介绍适合的缴费档次,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老百姓就放心参保了。
据了解,“新农保”有5个缴费档次,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10个缴费档次,无论选择何种缴费档次参保,最终的钱都还是老百姓自己的。比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100元/年的缴费档次,交满15年就是1500元,按照该档次可享受每个月72元的养老金待遇,参保人在60岁以后的20个月领取养老金1440元,基本可以领回自己参保的钱了。
实惠账算清楚了,宣传发动就容易了。为了更好地推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该区把宣传资料用普通话、白话、客家话等语言制作成光碟,用宣传车在各个乡镇巡回播放,再由工作人员现场发放资料,向前来咨询的群众释疑。
木梓镇是该区比较边远的一个乡镇,全镇有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了充分发动和鼓励这部分人参保,该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目前,该镇参保率达100%,实现“新农保”全镇覆盖。
参保管理网络化
“新农保”参保对象是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是进城务工的农民或在城镇居住而没有养老保险的人群。两种养老保险只是缴费档次上的不同,目的都是让更多居民老有所养。
港北区在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后,于去年10月21日正式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如今,该区已经初步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网络平台,实现了居民参保管理网络化。
据港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副主任李作前介绍,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最重要的工作是确认申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群众是否已经参加了“新农保”,只要在网络系统上查看就会显示信息。如果确认居民已经参保,就在资料袋上作出说明,这样在网络录入资料时就不再录入已经参保的居民了。
2010年6月,港北区开始构建参保网络管理平台,设置参保录入、管理系统,在各个乡镇设立查询机。去年1月26日,参保系统构建完毕,并全部开通运行。群众的参保资料由乡镇工作人员统一收集,资料审核录入工作由区社保中心负责。参保人的资料录入网络系统后,群众可以在所在乡镇设立的查询机上查阅自己的参保信息。
“在这个管理系统上,参保群众可以查询养老金的发放时间和金额。”李作前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随机打开一个参保人的资料,参保人的详细资料便一目了然。
“系统还会自动筛选已经到养老金发放年龄的参保居民,确保养老金的准时发放。”李作前说,未满60岁的居民参保录入网络系统后,系统自动提示到保时间,方便管理和发放。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港北区“新农保”参保145908人,城镇居民参保6820人,养老金发放率为100%。
参保范围不断扩大
去年10月18日,覃塘区正式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这是继港北区、港南区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后贵港市第3个开展的“新农保”试点的区,“新农保”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上月28日,覃塘区大岭乡大岭村圩上屯,已古稀之年的梁英亮老人说起每月能领到72元的基础养老金时,心里高兴极了。
梁英亮和73岁的老伴主要靠女儿的接济生活,女儿已经成家,在广东打工,平常给两老的生活费也不多。现在,两老每月能领到的100多元的养老金,给他们减轻了一些生活压力。
该屯83岁的老人梁德文对记者说,如今,她每个月都能领到55元,由于年老不懂用存折,平常她都让儿子帮她把钱从帐户里取出来。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覃塘区“新农保”试点参保146374人,参保的居民日益增多,受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