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城义站义工小乖叙述本报记者 张思 整理
4月初,荷城义站义工小乖和驴友4人前往西藏旅游。途中,听说雅安发生地震,他们立即顺道前往救灾。26日,回到贵港的小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以下便是小乖在雅安的所见所闻,记者稍作整理。
前往雅安
4月20日,上午8点10多分,我们一行4人正在康城吃早餐。向导接听一个电话后,神情凝重地对我们说:“雅安发生地震了,就在10多分钟前。”
雅安就在318国道边,是我们这次旅游的必经之地。
“我们去雅安做点事吧,哪怕去捐一点物资也行。”向导打破了沉默。
向导的话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雅安。
下午6点,我们到达雅安的前站——泸定。泸定距离雅安还有100多公里。我们决定在这里休整,花2500元购买面包、矿泉水、快餐面、饼干等。
21日凌晨5点多,一阵“轰轰”响,把我从梦中惊醒。迷糊中,感觉床在晃动,房间物品在哗哗响。我很快就清醒过来,有些慌张,急忙叫醒同伴,亮起了灯,觉已经不敢睡了。早上听向导说,昨晚有四五次余震,不知道雅安那边怎么样?大家又神情凝重起来。
灾后的雅安
越靠近雅安,抗震救灾紧张氛围越发明显。一路上,来来往往都是前往赈灾的车辆,“雅安加油”“向抗震救灾的英雄们致敬”等字眼随处可见。每个路口都有交警在疏导交通。
从雅安南收费站进入雅安市。路边一些房屋门前,市民用简易的布条、塑料、沙发,搭建起一个个简易的“家”。穿过街道,学校的操场上,一顶顶帐篷有序排列。
路上,3条机动车道,其中1条是绿色通道,是为紧急救援车准备的。尽管另外两条行进缓慢,但是大家还是很自觉让出生命通道。
越往前路越堵。这时,一位小伙子提着一大袋包裹向我们走过来。
“你们是去芦山吗?”
“是的。”从泸定出发时,我们就商量着,如果芦山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留下来,哪怕帮忙搬一搬东西;如果不需要,我们就撤出,不给芦山增加负担。
小伙子告诉我们,他朋友住在芦山,患有糖尿病,急需治糖尿病的药;还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也急需要奶粉。我们答应帮他把包裹送到他朋友那里。
车子缓慢往前推进。联系不上接受物资的负责人。在距离接收点还有3公里,车子被彻底堵住了。交警告诉我们,要想过去必须要有通行证,或者对方有人接应。
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向导2个人租两辆摩的送包裹进芦山,我们两个女的留下来看守物资。
穿碎花衣服的胖阿姨
从堵车点到芦山大概还有30多公里,向导他们大概不会很快回来,我们就下车四处走走。
路上,一队队从外地赶来救灾的志愿者,背着背包徒步前行;路边,或是一家老小,或是几个四五十岁的阿姨,他们撑起一顶简易遮阳伞,免费提供快餐面、水、牛奶、玉米棒、青瓜,甚至妇女使用的卫生巾。
一个穿着碎花衣服、身材稍胖、50多岁的阿姨,捧着一个脸盆,里面装着玉米棒、黄瓜。她面带笑容,一辆车一辆车问过去,“辛苦了,吃玉米吗,吃黄瓜吗?”
虽然,胖阿姨没有前往地震重灾区救灾,但在后方,默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这不也是一种力量吗?中华民族的一种正能量!
2个多钟头后,向导回来了。包裹送到了小伙子的朋友手里,那位朋友一家人安好。芦山大概有30%的楼房倒塌,相当部分破损,街道、铺面明显损坏、变形。
几经辗转,下午4点多钟,我们又把物资拉回荥经县。交接完毕,已经下午5点多钟,荥经县红十字会会长热情邀请我们吃饭,但我们婉言谢绝了。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